21世纪是网络科技全球化的新世纪,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网络诈骗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温床”。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以及即时通信平台的掩护,或隐瞒真相或编造事实,骗取其他网络用户的钱财。与传统网络诈骗有所不同,新背景下的网络诈骗具备犯罪主体更加专业化、反侦查能力更强,犯罪手法更为隐蔽等新特点。因此,侦查人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调查取证形势。如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确认犯罪嫌疑人身份落地难,又如电子证据种类少且易灭失,缺少证人提供案件线索等。随着近些年来即时通信工具的日益完善,犯罪分子利用即时通信工具来实施网络诈骗案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因此涌现出许多研究。然而,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宏观视角出发,对象是整个网络诈骗犯罪,一些针对具体网络诈骗犯罪的文章也多是以单笔数额较大的案件为例。对于这类案件,一方面,当诈骗分子提出过高的诈骗数额要求时,网络用户反而会有所警觉,不会轻易上当;另一方面,网络用户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骗,由于财产损失较重,通常会立即选择报警。相较之下,网络用户对以即时通信软件为工具的网络诈骗犯罪警惕意识不高,这类案件单笔诈骗数额低,有时甚至低于立案标准。被害人受骗后消极报案,加之实践中警方对此类案件重视程度不够,警力资源存在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层出不穷。因此,本文将在宏观性网络诈骗犯罪研究的基础上,以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诈骗为视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一、理清即时通信的内涵、特点及技术原理;二、对几款常用的通信工具的功能特点进行介绍,以期找到犯罪分子实施网络诈骗犯罪时所用的技巧;三、对即时通信环境下的网络诈骗案件进行类型划分,并对应近期现实中发生的典型案件;四、总结即时通信环境下的网络诈骗案件的特征;五、对即时通信环境下的网络诈骗犯罪在侦查中存在的难点及背后的成因进行分析;六、从侦查学的角度,对新型即时通信网络诈骗案件中遇到的侦查难点进行分析剖解,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为了更清楚地展示本文的结构,笔者将本文分为两部分,总计四章。第一章为第一部分,后三章为第二部分。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即时通信环境下的网络诈骗的特征,首先介绍即时通信与网络诈骗。从即时通信的概念、特点、主要工具类型等方面来介绍即时通信环境。从网络诈骗案件的概念、构成要件等方面来介绍网络诈骗。再以即时通信环境下的网络诈骗案件为视角,从概念、案件分类、特点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第二部分包括后三章。第二章主要从实践出发,介绍即时通信环境下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包括锁定犯罪嫌疑人难、调查取证难等。第三章承接第二章的内容,对实践中出现的侦查难点,分析其背后的形成原因,包括各方主体对网络诈骗犯罪在立法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侦查体制不适应现代网络侦查、即时通信工具环境的影响等。第四章针对第三章中侦查人员在实战中侦查难点的成因,对症下药,提出侦查即时通信环境下的网络诈骗案件的具体解决对策,以期达到完善侦查实践活动的目的。 还原
即时通信环境下的网络欺骗侦察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库:电子通信 时间:2017-02-13 点击: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