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发展出强烈而广泛的情感性需求的关键时期,该年龄段容易出现心理锁闭的特点。再加上竞争激烈、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其需求常常无法或仅仅低水平的满足,在社会性和情感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及人际交往的问题。可以说,孤独已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往往使得部分大学生非常痛苦,扭曲了其健康心理,进而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在河西学院工作的几年中,我们发现,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很多大学生表现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理特点。这些消极的心理特点使我校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同程度的体验到孤独。虽然更多的大学生认为,适度的孤独感可以为其提供动力,具有积极意义,但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有可能引发某种情绪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导致疾病。所以本研究将从河西学院大学生的孤独感与人际容纳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希望对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河西学院大一到大四共27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删除无效问卷,共有有效问卷25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70%。其构成特征为男生占47.4%,女生占52.6%;理科占51.8%,文科占48.2%;城市占30.4%,农村占69.6%。
2、工具
(1)大学生人际容纳量表(IASCS)。本研究采用陈小异[1]编制大学生人际容纳量表,该量表由自我容纳、容纳他人以及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三个分量表构成,共75个题项。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
(2)孤独感量表(UCLA)。“UCLA(Loneliness Seale)孤独感量表第三版”,该量表共有20个题目,采用4级评分(1~4分),分为“从不、很少、有时、一直”4个级别。总分80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越强烈。
(3)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1、孤独感和人际容纳的基本情况
为了考察河西学院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容纳水平的基本情况,对参与本次调查的253名被试在孤独感总分和人际容纳总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具体表现为,河西学院大学生孤独感总分的得分为51.83+3.49,最小值为40.00,最大值为61.00。从总体来看,河西学院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孤独感。人际容纳总分的得分为210.09+26.05,最小值为133.00,最大值为284.00。
2、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容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经调查发现,在男女大学生之间,孤独感的整体水平和人际容纳的整体水平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30、.009(p<0.05);生源地(城镇和农村)不同,人际容纳的整体水平有显著的差异,p值为.021(p<0.05)。不同科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人际容纳的整体水平都没有显著差异。
3、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容纳的相关分析
表2 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容纳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孤独感
总分 人际容纳
总分 容纳他人 自我容纳 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
孤独感总分 1.000 .-021* -.028* .063 .106*
人际容纳总分 -.021* 1.000 .740** .562** .323**
容纳他人 -.028* .740** 1.000 .324** .184**
自我容纳 .063 .562** .324** 1.000 .149**
对他人容纳
自我的感觉 .106* .323** .184** .149** 1.000
注: *P <0.05 **P <0.01
如上表2所示,河西学院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容纳呈显著的负相关,且人际容纳的因子容纳他人与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因子与孤独感呈正相关。人际容纳的各维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四、分析与讨论
首先,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差异显著,这与之前国内学者孟晋[2]、李艺敏等人[3]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有关。由于传统社会角色期望的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善于在与人交往中,向人倾诉、用哭泣宣泄等应对策略,这些因素会有利于女生减少或削弱孤独感。另一方面,男生在社会角色扮演中为强势群体,他们不愿意外露或表现出自己的不顺或失意,更不愿意去找人倾诉宣泄,故而男生更容易比女生表现出孤独感。
其次,河西学院大学生人际容纳水平总体上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自我容纳程度高于男生的自我容纳程度,这与之前国内学者陈小异(2002)年的研究结果一致。城市学生的人际容纳总体水平要低于农村学生,这与从小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环境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再次,孤独感总分和人际容纳总分之间呈负相关,说明人际容纳分数越高孤独感分数越低,个体的人际交往困扰越少,对孤独的感受性越低。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因素之一是人际交往的障碍,无法与人正常交往,不能信任他人,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导致个体不能及时与人分享成功的喜悦,无法及时发泄不良情绪,致使个体孤独感的加深。
孤独感总分和人际容纳维度容纳他人呈负相关,说明孤独感分数越高容纳他人分数越低,也就是说,个体对他人的容纳程度越小,个体越孤独,朋友越少。
五、结论
1、大学生孤独感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人际容纳水平总体上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容纳呈显著的负相关;人际容纳的因子容纳他人与孤独感成显著的负相关;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觉因子与孤独感成正相关;人际容纳的各维度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