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网论文写作网

论文写作网电话
论文写作网免费咨询电话
18132681470

研究生学术生态探析

毕业论文库:博士论文 时间:2020-02-15 点击: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十几年政策累积的效果致使我国成为研究生培养大国。但是受浮躁的学术环境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并未随之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失范现象屡禁不止。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杜绝其学术失范行为,成为困扰社会各界的一大难题。研究生身处复杂的学术生态环境之中,其行为必然受学术生态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按照教育生态学的分析范式,研究生和其所在的学术生态环境构成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然要求优化其所处的学术生态环境。这是因为学术生态环境对学术生态主体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术生态环境决定了学术生态主体的生存发展空间以及生存发展路径。由此,当二者能够和谐共生、相互促进时,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就能达到平衡。否则,失衡的学术生态系统必然引起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行为失范,其培养质量也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环境因子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所在的学科、高等学校以及宏观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这些环境因子与研究生之间是否能够和谐共生,是优化研究生生态系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广东省是研究生培养大省,无论是有资格培养研究生的单位数量还是研究生培养规模,均居于全国前列。自2000年以来,广东省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约32%。2013年,广东省3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了29255名研究生,授予24353人研究生学位。但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培养规模并不相称,研究生培养质量亟待提高。从2013年全国百优博士论文的评选结果看,广东省仅有五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殊荣。故而,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广东省从研究生培养大省成为研究生培养强省,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研究生及影响研究生学术生态的环境因子出发,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广东省研究生学术生态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研究生学术生态的政策路径。 
  二、广东省研究生学术生态的现状 
  1、学术生态主体——研究生的现状 
  (1)研究生的学术心态较为浮躁。研究生须秉持宽松自由的学术心态,才能不断萌发创新性思想。但目前广东省研究生的学术心态与上述要求相去甚远。绝大部分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选择读研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不是为了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根据刘慧洁(2013)对硕士研究生的抽样调研,研一、研二和研三这三个年级共有385(78.9%)名研究生的读研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只有8.2%和7.8%的学生的读研目的是“在学术上有更好的造诣”和“喜欢本专业”。即使是选择继续读博的研究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攻读研究生的目的直接决定了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时的各种表现。很多研究生不能专心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而是忙着从事各种兼职工作,增加就业经验。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对研究生的毕业都有发表论文的要求,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更高。另外,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各种评优评奖也都与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优劣密切相关。为达到毕业要求或者评优评奖要求,很多研究生都高度重视撰写学术论文。但大多是基于功利性的目的撰写并发表论文,这种目的进一步加强了浮躁、急功近利的学术心态。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需要广泛收集阅读文献资料,认真研读专业论文及著作,并掌握先进的方法论,这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完成,而须经年累月的积累方能实现。但因为研究生将发表论文与诸多的功利目标挂钩,这导致其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也难以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2)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低。培养并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要义所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打破常规,突破现有理论框架的束缚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或者新方法。目前,广东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较低,科研参与度不足。 
  一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较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创新能力需要以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还需要有强烈的创新需求,顿悟的创新思想火花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这是创新必须包含的主要环节。绝大部分研究生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更抑制了研究生的创新需求和创新实践,故而研究生创新思维缺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曾经三次调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结果发现制约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创新能力及原创能力差。具体表现为:创新意识差、参与创新研究机会少、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少。 
  二是研究生的科研参与度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受科研实践的影响,他们没有大量地参与科研训练和实践,常常难以萌发创新性思想。广东省研究生的科研参与度较低。根据苏林琴和孙钦娟(2013)对2009—2011级的硕士研究生的调研得知,就公开发表论文而言,60% 硕士研究生没有公开发表过论文,发表过1篇至2篇的只占34.1%。博士研究生为了获得学位,必须在规定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但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仅能达到基本的毕业要求。研究生的科研参与度低还表现在:在研究生参与的课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低水平的横向课题。因为研究生将大量精力用于帮助导师撰写横向课题,故而少有精力思索艰深的学术命题,创新性的科研实践活动亦没有时间完成。 
  三是研究生的学术失范现象频发。研究生本应抱有敬畏之心探寻真理,但令人堪忧的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事例频频出现。研究生常见的学术不端现象包括: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剽窃他人观点、成果或者自我剽窃、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充当“枪手”替人写作论文、在他人成果中随意署名等。刘慧洁(2013)发现,在所调查的488名硕士研究生中,19.3%的学生认为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中普遍存在抄袭行为,27.3%的学生认为较普遍存在抄袭行为。
  2、研究生导师的现状 
  导师是研究生学术之路上的领路人,故而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导师的学术价值观、创新能力以及导师是否遵守学术规范都将深刻影响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态度、学术价值观及其创新能力。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术生态环境是否平衡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1)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不充分。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是否充分,主要取决于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以及导师的责任心。研究生扩招带来的负面效果之一,即是研究生导师的增加滞后于研究生扩招速度,致使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师生比过高,一名导师指导多名研究生的现象很常见。虽然近年来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限制了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师生比过高的问题。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一个导师同时指导十几名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另外,部分导师社会兼职多,无暇顾及学生的学术研究情况,这也是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交流少的重要原因。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是否充分,还取决于导师的责任心。一些导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只关心研究生所负责课题的研究进展程度,却不关心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之路上的进展情况,甚至不愿意帮助研究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或者产生的疑惑。 
  (2)部分导师的学术价值观扭曲。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多研究生导师不再甘于坐“冷板凳”,其学术价值观发生异化。一些导师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不断攫取学术资源,并将学术资源转化为金钱。故而,相当多导师都愿意承担没有学术含量的横向课题,这类课题比纵向课题更容易结题,并且更容易“赚钱”。在导师的学术价值观扭曲的情况下,其指导的研究生也很容易受到导师的影响,不再甘于在学术研究之路上寻求真理,摘取科学桂冠。 
  (3)部分导师的创新能力差。研究生扩招也使部分不具备导师资质的教师进入研究生导师的队伍。这些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一般,创新能力也较差,对学科前沿的把握程度不够。还有相当一部分导师具备招收研究生的资格之后,就不再真正从事学术研究,其工作就是搞人际关系,承揽课题。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是异变成“老板”与“打工者”的关系。这样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其学术视野和学术水平必然令人堪忧。 
  (4)部分导师的学术失范严重。在恶劣的学术生态环境中,部分导师的学术失范现象频发。最常见的学术失范现象就是:很多导师虽然并未参与撰写或者指导学生的论文,却要求在学生发表的论文中署名,而且要求署名为第一作者,这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潜规则。另外,很多导师也有一稿多投等等学术不端现象。导师的学术失范必然会给研究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也恶化了研究生的学术生态环境。 
  3、广东省高校学科的发展现状 
  (1)高校学科是影响研究生学术生态的重要环境因子。学科是构建大学的细胞,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是否平衡,与一所大学学科发展水平以及设置的合理性密切相关。高校的学科形成大学的各个学术种群和群落,研究生则处于这些学术种群之中,其学术研究方向以及学术研究水平很大程度上由所处的学术种群和群落决定。由此,学科种群成为仅次于导师的影响研究生学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从广东省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学科种群结构,优势、特色学科明显,其研究生培养水平也有目共睹。但仍有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优势特色学科不突出,学科种群设置不合理、学术研究水平较差,从而制约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及培养水平。 
  (2)很多学科设置的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目前,广东省绝大部分高校的各个学科,都为研究生设置了较为全面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但一个共同的问题是,设置的课程主要侧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培养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而目前的学科课程设置状况显然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以经济学类的博士研究生为例,掌握必要的方法论能够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但目前仅有中山大学等极少数学校能为经济学类的博士研究生开设《高级计量经济学》这一方法论课程。 
  (3)不同学科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流较少。创新性的思想火花常常萌芽于思想的交流碰撞之中,故而增强不同学科种群的交流合作机会是异常重要的。但目前的问题是,不同学科种群的导师及研究生交流合作的机会较少,即使是同一学科种群的研究生,也通常仅囿于与导师或者同门的研究生合作,不同导师或者不同导师的研究生之间进行信息、资源交流的机会很少。刘慧洁(2013)的调研资料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在所调研的研究生中,有48.8%的人认为专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一般,有29.3%的人认为专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少。 
  4、广东省高校的现状 
  (1)高校处理学术失范的制度不力。针对学术造假、学术失范现象,高校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惩罚制度。例如,为防范研究生学术论文造假,很多高校都要求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通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并实行博士毕业生学位论文终身公示制度。诚然,这些制度对遏制学术失范现象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术失范问题。另外,高校在处理学术失范问题时,往往“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一些拥有雄厚学术资本的专家,即使有学术失范问题,往往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会受到所在高校的袒护。 
  (2)学术评价机制不科学。广东省各高校均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评价制度,但科研评价机制以统一、量化为基本特征,分类评价实施不到位,这种简单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助长了学术研究的功利主义,也不能科学反映科研成果的真实价值。例如,对研究生进行评优时,往往简单参照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等级来评定研究生科研工作的优劣。诚然,这种评价机制诞生于当前特定的学术环境和时代背景,非一己之力能够扭转,但仍可进行微调,以鼓励研究生的创新热情。 
  (3)科研奖励机制不健全。目前,广东省高校均建立了科研奖励机制,以鼓励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该办法是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科研奖励机制也惠及各高校的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可以根据发表成果的等级及数量获取相应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从目前广东省高校的科研奖励机制来看,奖励内容主要包括对获奖成果奖励、对发表著作论文奖励、对获得知识产权奖励。其科研奖励机制的整体思路是按照不同科研成果在不同领域内的成果表现排名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论文是按照期刊的等级排名,获奖是按照获奖的等级高低,研究报告是按照被采纳部门的等级高低来执行。科研奖励有效地激励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机制与教育部最新的科研改革要求存在差距。首先科研成果水平的评价方法值得商榷。教育部在最新的科研改革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价要“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简单的按成果等级给予相应奖励显然难以达到上述要求。
上一篇: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狼狈为奸:英文论文写作公司和SCI杂志默契合作攫取中国人的钱

| 博士论文推荐

更多
研究生学术生态探析-博士论文:研究生学术生态探析文章链接:/lunwen/boshi/18584.html

| 论文创作推荐资讯

更多 毕业论文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