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译法,也称“志愿者”。现代义工事业在西方及我国港台地区十分发达,其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国外义工服务于社会,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最初仅局限于人道主义方面,以后逐渐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义工服务起步较晚,从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起,这项工作开展只有十余年。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义工服务的研究主要是义工行动发展的总体状况,包括组织架构、运行模式等,对义工活动参与主体的研究则集中于青年志愿者[2],特别是学生群体,对以企业为主体的义工活动研究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义工服务的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经济力量的增强,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我国未来各类企业决策者、管理者中坚力量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能否处理好企业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事关21世纪我国可否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成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因此,我国MBA教育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引入义工服务制度,以强化未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资源、人口、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MBA教育引入义工服务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社会需要企业,因为它不仅仅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企业能以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先进的运营方式,创造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国家进步、社会繁荣与企业效益一直存在着内在联系,但毋庸置疑,企业也是制造社会问题的主体。
1.引入义工服务制度是强化MBA学生社会责任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越来越暴露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不仅滞后于我国改革的深化,甚至与之严重不匹配。从豆腐渣工程到对官员的送礼行贿;从偷税漏税到哄骗欺诈;从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到黑工厂加工地沟油;从潜规则猖獗到做假账泛滥……这些都不仅是无良商人的大胆妄为,更是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的表现。MBA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各类企业决策者、管理者中坚力量,需要对其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公民教育和商业道德教育,而且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提高和调整,这是许多MBA学生以前的道德教育中所没有的,急需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譬如,我们以前的道德是牺牲和奉献的道德,现在的道德则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需要我们顺应这种转变,深化、细化和强化转轨经济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使他们能自觉抵御无良商人的诱惑,不仅在专业能力上,更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行上成为商界标杆,从而在其他条件的配套下,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回升[3]。
现有的研究文献指出,义工服务制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如赵希斌、邹泓(2001)指出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义工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奉献及合作精神;马小宁(2009)研究指出义工支教服务,为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输送了优秀教师,造就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沈蓓绯(2009)研究中指出在美国也是将大学生的义工服务实践教学与公民责任教育相结合[4]。因此,可通过在MBA教育中引入义工服务制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其商业道德,从而有利于创造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2.引入义工服务制度是构建和谐MBA教育的需要
目前在MBA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倾向,即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席,作业粘贴拼凑;对自己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对老师横挑鼻子竖挑眼,对管理部门则多有批点非议;对同学也以我为主,无论其他。也有的同学看重构建人脉平台和加入拥有身份标志的俱乐部,更甚于掌握学识和才能。面对这样的成人和事业小有成就的学生,老师往往保持最大限度的容忍,他们往往不敢严格要求,甚至可能迎合学生的不尽合理要求,以求一团和气,换取较高的学生打分。这些倾向虽然只是“起于青萍之末”,但若任其滋生蔓延,则不仅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影响MBA品牌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在就读期间促使MBA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德上有明显的改观和提高,他们就很难成为商界精英和企业界领袖,这就更需要结合我国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实际情况,在MBA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和所有环节中全面导入义工服务制度,强化培养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创设和谐的MBA教育环境。
二、MBA教育引入义工服务制度的意义和义工服务运行模式
在MBA教育中引入义工服务制度,既对MBA教育有利,又对MBA学生有利。只要正确引导和加强管理,这一措施不仅有利于MBA教育的发展,解决MBA教育现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在实践中强化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但是,目前义工服务主要集中在医院、福利院、火车站等地方,内容主要包括清洁卫生、帮助维持秩序等,这些常规性义工工作,往往由于缺乏挑战性而让人对其尊重度和认可度不足,无法满足其通过对社会的奉献,而达到被他人尊重、被社会认可的一种高层次精神需要,造成MBA学生参与度不高,要想在MBA中引入义工服务制度并成功运作,需要在义工服务的活动形式和制度上进行创新。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把义工服务制度引入MBA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及MBA义工服务的具体运行模式。
1.学校层面——MBA义工助学助教。
通过引导MBA学生担任MBA老师的助教,协助老师组织MBA教学,这样可解决或缓解MBA教育的一些具体困难,诸如本土化自编案例短缺问题、解除MBA教育管理层与MBA学生之间的隔膜、提高MBA教育质量等。
MBA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经济管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培养MBA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学生也对案例教学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在案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模拟处理案例中的情况,提高实践水平。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国的MBA课堂,国外案例占多数,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社会环境与企业制度、法律制度也明显不同,故难以真正融入使用的国外企业案例的情境,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真实的、活生生的本土企业案例进入MBA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翘首以待的事。通过在MBA教育中引入义工服务制度,由MBA学员志愿担任MBA老师的助教,把MBA学员自身所在的企业作为案例分析的主体,帮助MBA老师收集企业运行数据和背景资料,分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用所学的知识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行学习和探讨,最终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样教与学的互动,可有效提高MBA教育质量。
组织MBA学员参加义工助教活动,MBA教育中教与学的双方主体得以零距离接触,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认识、理解MBA教育。有了这样密切的接触和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MBA教与学双方主体的隔膜,进而有利于MBA教育的和谐发展。
2.企业层面——MBA义工助创业。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也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并出台了相关配套鼓励政策,如鼓励如大学生或农民工创业、鼓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高新企业等。但是在现实中,创业之路非常艰难,比如大学生创业首先遇到是筹措资金的困难,其次是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组合等方面没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大学生或归国留学人员创业的项目往往是很有前景的,但是很多由于资金紧张、管理滞后等问题,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如果引导MBA学生以义工的身份,进行创业过程的辅导,就会增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这是因为MBA学生的教育和工作经历的多元性,MBA学生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MBA学生中有来自金融界的,可以为新办企业的资金问题出谋划策;有来自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辅导新办企业制定管理方案,促使企业走规范管理之路;有的MBA学生同时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有的MBA学生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可以为企业积极申请政府的各项优惠配套政策。
总之,MBA学生可以通过资金入股、技术支持、管理协助、创业辅导等各种方式协助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以及农民工进行创业。这样可充分发挥MBA学生的自身优势和特长,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满足其被他人尊重、被社会认可的一种高层次精神需要,能够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3.社会层面——MBA义工助和谐社会发展。
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已转化为实际行动。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低碳、环保已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课题。MBA学生本身作为我国各类企业决策者、管理者中坚力量,由他们担当义工,进行环保宣传的同时自身受到了环境教育,可对自身所在的企业实施环保理念,宣传并力行清洁生产、进行污染排放控制。有些MBA学员所在的企业是比较先进的跨国企业,可对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内企业,提供诸如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支持,帮助企业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同时可鼓励MBA学生去农村或西部地区考察,探究如何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解决贫困问题等。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既可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可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MBA教学和服务社会的双赢[5]。
义工服务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之间的了解和沟通,缓解由于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社会群体逐渐出现了分化,由此产生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就社会成员个人而言,由于社会转型及群体利益的分化,心理上不免产生一定的孤独感与不平衡感,而当前社会的运营机制又不存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引导MBA学员积极参加义工活动,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互助,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接触,减轻、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从而缓解由于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向心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6]。
因此,引导MBA学生参加义工服务,进行环保宣传,帮助落后地区发展,增进与社会各层面人员的互助,也是充分发挥MBA学生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势的有效配置。
三、MBA教育中义工服务制度的管理方向
义工服务制度融入新时期的MBA教育中,是MBA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创新,是构建和谐MBA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对MBA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方式,MBA教育管理者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制订系统的计划。
MBA义工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制订系统的计划。在MBA教育中引入义工服务制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环节:第一步,让义工概念走入MBA课堂,通过对MBA学生的宣传、动员让学生们理解义工的概念和做义工的价值。第二步,动员MBA学生,参与义工服务。让学生亲身体会义工服务,深化其对义工的理解。第三步,在合适的时候,高校组建自己的义工队伍,根据高校和MBA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义工活动。
2.做好激励和宣导优化。
对义工活动给予必要的激励和鼓励,可起到一定的宣示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义工行动之中[7]。因此,MBA义工服务制度的推行,须考虑如何完善激励机制,提高MBA学生义工参与度的问题。
第二课堂是MBA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各高校是要求学生通过参加讲座、拓展训练、参加企业模拟竞赛、企业参观考察等获得学分。因此,可以规定参加义工服务活动,达到一定时数可获得第二课堂的学分。当然,如果在参加义工服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就可以评为“爱心学生”,在其毕业时,优先参与优秀毕业生的评选。
MBA论坛作为MBA学生交流的一个主要平台,可以在论坛上多宣导义工相关知识和精神,并转载其他网站的义工活动专题,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义工活动,更加理解和支持学校组织的义工活动。同时在举办大型专项义工活动时,可邀请相关新闻媒体进行采访和报道,扩大MBA义工活动影响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调动MBA学生参加义工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MBA教育中引入义工服务制度,既对MBA教育有利,又对MBA学生有利。只要正确引导和加强管理,这一措施不仅有利于MBA教育的发展,解决MBA教育现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在实践中强化MBA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最终实现和谐MBA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