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交通部更名为交通运输部,标志着国家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动引发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动,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人才的供给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交通运输人才的供给结构尤其是交通运输人才开发,是交通专业结构与开发层次、类型和规格的总体构成,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要满足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就要从战略上进行调整,以满足现代交通业发展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交通运输人才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资源配置关
系的改变,是交通结构不断合理化、高级化的过程。
在资源配置关系中,随着产业升级速度的加快,技术结构的高度化和柔性化不仅改变着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结构,而且也对交通运输人才的类型、规格和层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这就对交通运输人才开发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交通运输人才开发如何适应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使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结构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结构相匹配;二是交通运输人才开发如何按照交通事业需求的变化,使交通运输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从总体上说,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既为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给现行的交通运输人才开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交通运
输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之
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分布、类型、规格、数量和质量。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1.1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变动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的分布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包含的方面很多,在这里我
们用运输业中的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变化来反映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表1中是1998年到2005年中国旅客周转量和货运量构成的情况。
从1998年到2005年数据的变化上可以看出,
在客运中,铁路、公路、水运的运输量所占比例都在减少,只有民航在逐年增加。在货运中,只有公路的运输量所占比例在下降,铁路、水运和民航的运输量都在增加。并且从整体上看,变动的趋势是比较稳定的。
对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两
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交通运输人才在各行业之间的分配情况,这里可以用交通各行业年底的职工数来表达¨I。二是需要交通运输人才的层次,用职工受教育程度的情况来分析。首先看我国交通各行业职工的分布,这里只采用了2003年到2006年四年的数据来分析,从比较直观的角度体现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分布(见图1)。
图1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ae国交通年鉴2006}
由图l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交通运输各行业中,
铁路和道路运输业需求的人才数量较多,而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需求人数较少,这与行业本身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其行业的发展需求人数就少,另一方面与其发展的历史也有关,例如航空,这在中国也算是起步较晚的运输业,现阶段来看需求的人数也比较少。
1.2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变动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人才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和
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经济结构正处在重大调整时期,进行交通运输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相应调整交通运输人才结构,根据交通运输战略调整目标优化交通运输人才结构。交通运输人才的行业分布结构、素质结构、专业结构都要与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相协调、一致,以人才结构调整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了分析其
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
这里也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为
例,分析交通运输人才行业分布结
构的情况。
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变动的
角度来观察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
尽管交通运输人才在三次产业间
的配置比例没有大的改变,但就其
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结构却发生
了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随着交
通运输产业结构的升级,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人数的变化,除了由于2003年统计方式改变引起的大幅上升外,整体上变化的趋势是恒定的。铁路、公路、水运年末职工数在逐年减少,只有民航职工数在增加(见图2),这个变化同我国客运周转量的变化保持一致,由此说明了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了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行业分布。
图2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年末职工人数统计(万人)注:①数据来源《中国交通年鉴2006);②2003年统计方式变化,数据有较大调整。
技术结构的变化使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发生
质的改变。一方面,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产品周期的缩短,使技术研发交通运输人才成为企业抢手的人才,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价格上的比较优势,同时还要通过市场找到需求的客户,这就需要有既懂市场又善管理的经营型交通运输人才。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结构在横向上不断地扩展,表现为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在纵向上反应为能级结构的提升。从我国分行业研究与开发研究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统计中可以看出,交通行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的变化趋势(见表2),除铁路运输业的科技人员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外(可能是由铁路人才需求总量降低引起),其他运输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呈上升趋势。
表2交通运输行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改善,断层、断档和失衡现象有一定好转,交通运输部直属单位许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已成为交通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地方交通系统和交通企业职工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和学历层、、\ 行业—\年份 砌 2004 2005 20D6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小计 2058 2047 2145 2493铁路运输业 310 318 300 278
道路运输业 782 842 1039 1176
城市公共交通业 2s4 208 207 375
水上运输业 25l 246 261 290
航空运输业 136 79 160 165
注: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柔性化改变了交通运输人
才需求的知识结构。
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交通运输人才需求
的层次。目前交通行业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高级专家很少,而且后继乏人,与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及其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发展快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明显不足,公路建设中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需要,给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留下了较大的隐患。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公路运输与公路养护、水上运输、港口、公路工程与航务工程等专业和工种人才供需缺口很大。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人才普遍不足,基层单位和小型企业人才匮乏,制约了这些单位的发展。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分工改变了交通运
输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专业性岗位四五十个,如智能开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等,多种技术岗位的产生使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发生变化,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人才开发具有适应性,在交通运输人才开发中发挥各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和优势,使交通运输人才开发具有个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用人需求。
2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与交通运输
人才需求结构的关系
2.1 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之间的现实关系
近年来,交通行业的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明显
次明显提高,平均年龄降低,人才断层问题得
到了初步解决,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已成
为教学、科研和生产的主力。公路水路交通行
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文化程度或学历
层次、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工等级的各
类专门人才约400万人,约占交通行业各类
从业人员总数的10%,极大地改变了改革开
放初期交通行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现象
121。专业设置方面也在跟随社会的需要逐步
调整,例如,根据交通行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在公路、水路领域选择5—8个技能型培训项目,即汽车运用与维修、公路施工与养护、筑路机械操作与维护、港口装卸机械操作与维护、船舶驾驶(船舶操纵以及相关专业,工种)、轮机管理(船舶轮机工)等,有计划地实施“交通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并逐步扩大范围,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健康开展。
专业结构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不匹
配的状态,为一次产业开发的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滞后于其产业的发展,为二次产业开发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匹配状态好于一次产业和三次产业,为三次产业开发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超前发展,在专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高。在横向上考察了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的专业结构后,我们还可以从纵向上来进一步分析交通运输人才供给层次的比例关系。在这里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的层次我们用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来表示(见图3和图4)。
交通运输从业的人员受教育程度一半以上只有
初中水平,还有10%以上的是小学文化程度以下。
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比例非常小。如果我们把研究生作为高级交通运输人才,本科和大专生为中级交通运输人才,中专生作为低一级的交通运输人才,按着国际通用人才结构中1:6:14标准衡量,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在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结构中,从横向上表现
为:新兴产业的专业性技术交通运输人才持续短缺,尤其是研发岗位的交通运输人才最为短缺;从纵向上看,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与技能型低端交通运输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而对于需求量较大的一般性专业交通运输人才,基本上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需求结构的失衡,是现有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上出现的问题。
2.2 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相互匹配的特征分析
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
构要做到相互匹配,从横向上,专业结构要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相匹配,即为不同产业开发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设置比例要适当。由于交通运输人才开发具有周期性,专业设置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流变性使得专业设置的结构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偏离较大,总体上处于超前与滞后同时存在。为一次产业开发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滞后于其产业的发展,为二次产业开发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经历了由基本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主要反应在主导产业群发展与相关专业群发展的滞后,为三次产业开发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超前于产业的发展。专业结构的失衡使交通运输人才开发不能适应社会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
从纵向上看,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层次决定着
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的比例。高端交通运输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龙头,中端交通运输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间力量,而低端交通运输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三者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高端交通运输人才的作用要通过中、低端交通运输人才传递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换句话说,分层的功效在于各层面分工的有机联系,因此彼此间相互影响。
根据前面对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分析,可以
看出我国目前交通运输人才需求情况存在以下特点:初中、高中文化水平的职工需求比较多,学历较高的人才目前需求比较少,但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在交通运输人才的开发过程中也要注意这点。
3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交通
运输人才开发结构的取向
3.1 积极进行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创新。
改变现有的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类型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研究生的培养,从总量上已
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开发结构和方式等方面的原因,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技能型交通运输人才短缺;研究型的交通运输人才开发方式使具备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数量不多;单一化的开发方式使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开发脱离社会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积极进行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开发方式的变革,对研究生采取分类开发,加大应用型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比例。
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推动高层次交通
运输人才开发方式的变革,在基金立项评审、学位点的申报、跨学科和与企业联合开发、毕业论文选题、参与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积极利用政策的杠杆进行调节,为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开发提供方向和指南。
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要转变交通运输人
才开发的观念,将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作为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方向,通过产学研的途径建立与社会联系的通道,将能力的开发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大实践性的环节,以“问题取向”代替“学科取向”,使高层次的交通运输人才开发满足社会的需求。
3.2 积极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改善现有的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
目前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中的专业结构
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不匹配,致使出现交通运输人才结构性的短缺,一般专业性的交通运输人才已显示出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一些新兴行业的交通运输人才需求持续“走旺”,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结构的调整要根据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群的发展,结合各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定合理的专业设置的发
展规划,引导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改变“一窝风”齐上同一专业的盲目性,增强其专业设置发展规划的控制性;对社会紧缺的专业型交通运输人才,要采取加大投入、鼓励开发的措施,对高于其产业间配置的专业要采取限制发展的措施,对一些开发过剩的专业实行优者生存、劣者淘汰,通过专业改造使其“新生”;要加快与新兴产业对接专业的建设,新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是改善专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的有效方法。要重视因技术结构的变化所增加新的专业技术岗位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适时增设新专业。
参考文献:
3.3 积极进行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设。改变单一性的教育评价尺度
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结构的失衡与现行对高等教
育分级的评价制度有关。由于学科价值尺度的导向,高等教育的层次成为高水平大学的象征,等级观念的存在使高等教育的分级成为待遇的象征,对重点建设的学校政府会增加投入,在教育经费普遍不足的状况下,层次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13 I。因此,前几年引发了学校一场前所未有的上层次的竞赛,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争一流,单科类的学校向综合类的大学进军,专科类的学校跃上本科类院校的平台,高层次的学校迈向研究型的大学,研究型的大学走向国际化,唯独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类型和层次的比例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在所谓上层次的追逐中,学校出现了同质化,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结构出现严重的失衡,这与现行对学校的评价制度有关。
要改变单一性评价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
的做法,就要建立以交通运输人才开发为中心的评价制度,制定开发多样化交通运输人才的政策和措施,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代替单一性的学科评价制度。由于学校类型的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也有所不同,交通运输人才开发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1】姚新胜,罗霞,吴波.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动态优化模型[J1.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8).【2】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3】丘建华,赵光辉.基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下的教育结构调整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选择
毕业论文库:交通运输 时间:2016-10-18 点击: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