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网论文写作网

论文写作网电话
论文写作网免费咨询电话
18132681470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

毕业论文库:心理学 时间:2016-10-23 点击:

     [摘要]文章在分析积极心理学内涵的基础上,从树立积极教育理念、增强师生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师生积极人格和创建积极校园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和谐校园构建的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和谐校园师生积极情绪
  一、问题的提出
  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用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是心理学最新一股思潮。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研究应从对心理问题的解决转向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关注,认为心理学要以人类潜在的、实际的积极心理品质为出发点,提倡个体要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读,进而找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条件下获得应有幸福的各种因素。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了一个积极的方向和氛围。和谐校园的构建要以积极为基础,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出现的一股新思潮,它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美德和发展潜力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反思,是在对传统心理学扬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积极心理学在批判传统心理学的同时,对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进行了吸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个体的问题或疾病,还需研究个体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快乐与发展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从三个层面对个体进行研究:一是主观层面,指出个体要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实感到幸福并对未来充满希望,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希望、乐观、满足等主观体验;二是个体层面,积极心理学希望可以找到一种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有效途径,主要从个体的乐观、信心、勇气和宽容等人格特征进行研究;三是群体层面,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研究如何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从而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积极因素,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积极心理学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坚定信念,激发个体潜力,使人们学会感知幸福。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上,向我们诠释了一种全新的积极心理理念。积极心理学理念是心理学史上的一项重要突破,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三、积极心理学对和谐校园构建的启示
  (一)树立积极教育理念
  教育是学生求知过程和师生情感体验过程的双向统一体。
  积极教育过程本身应该是有积极的目标追求的。积极教育认为教育过程应是师生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求知过程应具有主动性。首先,积极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不仅是把学生的积极品质当作是克服其缺点的工具。其次,积极教育认为教育更应关注普通人和一部分天才,不仅只是关注“问题人”,这促使教育变得更加平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本来价值的回归。再次,积极教育倡导积极人性,以积极人性观为指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消解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体现了教育博爱,恢复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树立积极教育理念。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习惯于通过批评教育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分析;积极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有所不同。积极教育理念主张师生平等,教师要以平等地位对待学生,对待学生要以鼓励赞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善于发现并致力于学生身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育目标不只是帮助一小部分人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和缺点,而应该是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教育所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而积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学生生活得更加完美而不是更普通,这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相一致。大力倡导积极教育理念,促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校氛围更加和睦,有利于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
  (二)增强师生积极情绪体验
  情绪体验分为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情绪不仅对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和意志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对丰富个体的精神面貌也具有明显积极作用。积极情绪体验可以使人充满幸福与快乐,激发个体产 生亲近行为;此外,积极情绪体验不但能帮助师生消解压力,而且也能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之获得幸福。积极心理学将积极情绪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感官愉悦是指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到的,带给个体短暂的快乐体验。心理享受可以促进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并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除了要培养和增进师生的心理享受外,还要重视增进师生的感官愉悦。重视师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师生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引导师生积极归因,激发师生内在动机。和谐的校园就是要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情绪,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心情愉悦,在感官愉悦的基础上逐渐体验到心理享受。个体一旦产生了某种心理享受,它就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还能迁移到自己生活或工作的其他方面。对于教师,学校领导要对业务工作上出色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使教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当教师体验到积极情绪所带来的心理享受并产生幸福感时,会为学校发展作出努力,并通过个人给学校带来变化,促进学校繁荣与和谐。对于学生,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鼓励表扬学生,使学生对学校、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施展才能,展现特长,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三)培养师生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进而使某种现实或潜在能力成为一种习惯性工作方式,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积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积极人格是预防学生产生问题的最好方式。积极人格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主要归因于他们是否保持了乐观的心态,投身于满意的活动。积极人格特质为个体的行为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在动力。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是决定个体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自我决定是积极人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Ryan 和Deci 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SDT)。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有三种本能需要,分别为自主、能力与关系。当这三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便会发挥潜能,获得幸福感,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当需要无法满足时,便会产生消极结果。
  构建和谐校园总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通过塑造师生内部积极潜力和唤醒会使师生有良好的心态,师生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战胜困难和挫折,并对未来充满期盼和希望。培养师生良好的自尊是发展师生积极人格的一个重要方法。高自尊的个体具有责任心和创新性,遇事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低自尊的人遇事抑郁消沉,经常感到烦恼。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师生的高自尊来培养师生的积极人格。高自尊会使个体感受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和自己对群体中其他成员所产生的影响力,感受到集体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高自尊的个体既不会盲目自信也不会产生技不如人的自卑感,能更好地促进个体自我认识发展。
  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要让师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需要和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对学校所作的贡献。
  (四)创建积极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校内环境主要包括体制、制度规范、文化氛围的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等;校外环境主要指学校的外部公共关系。其中,校内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积极心理理论认为,外在的行为和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的某些生理机制的功能,对人的生理机制有重大影响。个体的生理机制不可避免地对行为模式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影响人格,特定的生理机制会产生特定的行为,人格并不完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来决定的,人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校园环境对师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构建一个积极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坚持积极心理理念,创建积极校园环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要满足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环境在空间上的基本物质需要,如教室、宿舍和食堂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教学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以及学校设施建设的质量、整体布局和美感。其次,创建积极校风,营造积极环境。校风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倾向,它是学校成员在共同认知和目标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可以反映一所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面貌。再次,创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注重稳定工作,加强学校安保工作,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和危机事件应对方案。同时应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使其能够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陈振华.积极教育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2]方小斌.当代校园文化建设刍论[J].理论学刊,2004(6).
  [3]刘川生.建设和谐校园的时代意义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9(4).
  [4]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5]任俊,张义兵.积极心理学运动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5(12).
  [6]任俊. 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5).
  [7]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3).
  [9]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0(1).
  [10]Ryand R M.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 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
  [11]Seligman E P.Building human strength:psychology's forgot-tenmission[J].
  APA monitor,1998(12).
  [12]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
  chologist,2001(3).
  [13]Smith E E.Cognitive psychology maid and brain[M].Pearson Prentice Hall,2007.

上一篇:从心理学视角看情境主义与美德伦理学之争
下一篇:主体心理学及其对人本主义的优越性

| 心理学推荐

更多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文章链接:/lunwen/xinlixue/8250.html

| 论文创作推荐资讯

更多 毕业论文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