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这种文字形象的组合称为古典诗的第一视觉结果。这个古典诗的第 一视觉结果与读者的心灵还没有直接的相同,并没有直接引起心灵的感觉,如 上面所说,它是让读者得到第一视觉的享受,让读者放开眼帘,让诗进入其心 灵。要让诗与读者的心灵相同,还要通过第二视觉结果,也等于事物具象向思 维形象的劈头转变。
在中国艺术史上,誊写艺术好象从来没有被先贤们接头过,书法艺术倒是 被置于很高的位置。一部书的出书,其内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它都是次要 的,不入精致之堂的。一般的艺术接头都忽视那些较不显眼的艺术形式,装帧 艺术也不被看上眼,遑论誊写艺术了。反观西方艺术界连誊写的东西、字体形 态和颜色都接头到。使我想起近几年留意到的一项中国文字的艺术。
为了到达第二视觉结果,诗的作者会思量到,投射后的意象是否扭曲,整 个意境是否完整调和。假如投射前的意象自己已经扭曲,整个意境不足完整和 谐,则投射后的意象大概更扭曲,整个意境更割裂更反面谐。更多的作者还会 思量到这个意境是否太普通,太熟。太普通太熟的意境大概引不起读者心灵的 感觉,因为读者感觉过了,再次感觉就相对变得弱了。
我发明,昔人许多好诗好句,所泛起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视觉美。有些诗句 意思并不完整,造句并不严谨,音律也并不整齐,可是我们看上去就以为那是 好诗好句。很多古代诗人的小我私家气势气魄,诸如雄浑拔峭明朗洒脱沉郁婉约,也是 通过视觉结果浮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文字的形象浮现小我私家的诗风。许多 时候我们说一首诗有汉晋气势气魄,有唐宋气象,有江西派韵味,都不是读完了诗 才说的,而是第一眼看上去就有了这样的感受,然后再通过阅读来证实我们的 感受。更有甚者,往往我们通过第一视觉来对一首诗作劈头的评估。这个第一 视觉很洪流平地影响了我们对一首诗的阅读意愿,是否愿意读下去,是不是自 己所喜爱的谁人气势气魄。
古典诗有很多艺术的因素,如主题章法韵律语言等等。并不是说,只要考 虑视觉结果,其它古典诗的因素都可以丢弃了;而是说,作为古典诗的作者, 我们可以多一点“艺术”--视觉结果。我们可以在古典诗的诸多因素中多加 一个因素,思量文字的形象,以及如何将这些文字形象有机地分列成一个诗的 整体形象。简朴地说,就是思量一个字放在一个特定的位置是否好看,它是向 左靠照旧向右拢,是向上窜照旧向下沉,而两个字可能一行字分列在一起是否 相衬,笔划的重度是否均衡,太重了,可能太轻了。
古代诗人写作时有没有视觉结果这回事呢?我认为谜底是必定的。昔人作 诗通常数易其稿,故事多得数不胜数,个中不乏因为视觉结果而窜改的。这些 故事传播最深最广的是王安石修改“东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听说王安石原 来用的是“到”字,后改为“过”字,又觉欠好而改作“入”字、“满”字, 最后定为“绿”字。又有欧阳修修改文字的传说,他把文字稿贴在墙上,远远 近近地张望,然后逐一作修改的。以前没有人总结这是为什么,后裔甚至有人 质疑王安石是不是太鸠拙了,这个绿字作动词的用法唐诗里有。此刻我们知道 了,那是因为视觉结果。
这些年来,在读和写的进程中,我发明古典诗作为一项艺术,读者除了通 过诵唱得到快感,通过阅读得到快感,也可以通过视觉结果得到快感。
艺术通过视觉结果最容易最直接进入读者的心灵。古典诗作为一项艺术, 也可以写得让读者看着舒服,能通过文字形象直接得到第一视觉的享受,读者 才气放开眼帘,让诗进入其心灵,用心灵去感觉。无疑的,诗可以用学问去读 ,但不是必需的。通过用学问去读,通过训诂诠释而得到的感觉,经常是扭曲 了的感觉。
与韵律对较量,读者会猜疑视觉结果与诗的干系,说那是诗以外的什么东 东,与诗无关。事实上,在南北朝以前,古典诗并没有思量韵律这个因素。并 不是说,晋汉朝诗就没有韵律这回事,它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没有被总结没有 被思量而已。视觉结果也是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你解除它,它就与诗无关; 你吸纳它,着眼出力于它,它就与诗有关了。
古典诗的视觉结果指的是,通过文字形象的分列而得出的抚玩结果。这种 文字形象差异于我们常说的思维形象。思维形象是事物具象在心灵中的反应, 它们构成诗中的意境。文字形象则简朴得多,它指的是字型和笔划。为什么古 代诗人喜欢用“一”字?两个字同一个意思,对韵律也没有影响的环境下,为 什么不消这个,而用谁人?这就形成了文字形象的有机分列。这个有机分列, 不只能影响诗句的视觉核心和视觉结果,还能表示出诗的气象和小我私家气势气魄。
无疑的,一首诗是横排直排简体繁体对视觉结果是有很大关连的,对诗的 第一感受有很大的影响。书法对诗阅读的影响更庞大,下面交涉到。这可以用 网上一时风行繁体作为例子说明问题。我相信,人们喜欢繁体是因为它有一种 简体所没有或不能表示的视觉魅力(不解除有人因为政治原因而摒弃简体)。 如果我喜欢繁体直排,我完全有大概有差异的写法。当古典诗的作者和读者选 定一种他们喜欢的字体和分列,这个视觉结果就可以或许发生效力。当把一首古典 诗由横排改成直排,可能由简体改成繁体,可能恰恰相反,对诗的第一感受是 会改变的,削弱或加强,视乎读者而定。假如读者习惯于阅读简体横排的文字 ,他们看着繁体直排就不舒服,还没有读诗,心里已然发生一种恶感,诗显然 无法进入其心灵。在非要读诗不行的时候,他们照旧会读的,最后照旧能领略 的,诗照旧可以或许进入心灵的;但是,却少了一份享受的感受。
所以说,古典诗的视觉结果是存在的,它能使读者得到快感,得到艺术的 享受,它能引起读者对诗的留意,激发读者心灵的感觉。既然如此,我们的作 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视觉结果有两个重要的处所值得留意。一是它使诗与心灵作劈头的接 触,能不能引起心灵的感觉全仗它了。二是它是选择性的,颠末过滤的,映射 变形的。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具象与读者心灵屏幕上的投影是差异的,固然不能 说完全差异,但显然有某种水平的区别。
通过诵唱得到快感,是语言的韵律和节拍感使然;通过阅读得到快感,是文学和学问使然。而通过视觉结果得到快感,则完全是文字形象和感官直觉使 然。如同浏览一幅国画,固然我们并不都懂它的笔法技法,也不都大白它的内 涵,我们照旧很浏览,因为它悦目,好看。我想说的是,古典诗有与国画相似 的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说,古典诗不只是语言艺术,并且是某种意义上的象形 艺术。
我写过一首《题竹斋集》,“绿了一山又一山,山山半在古藤间。只消几 点梅花色,长使春风不得闲。”诗中的“几点”二字很能给出几点的意象,点 字下面的四点很特出,而“几”字则简朴到可以忽略,这样,读者就能把目光 放在梅花上,而不失点的意象。在这首诗里,梅花是一个很是很是重要的字眼 。假如在这一句中,有什么把梅花的核心抢了,使它的意象单薄了,不能不说 作者是有些失败。但假如是用繁体,“几点”二字不只没有给出几点的意象, 反而成了一大堆,形成很重的核心,把读者的目光都抢已往了,梅花反而成了 烘托。我是决不会这样用的。我会把“几点”换成“三五”,“只消三五梅花 色”却又看不到点了,于是我会把点移到后头,“只消三五梅花点”。这样是 失色了,但还不至于失真太多。所以,用简体和用繁体,写法 昔人用繁体,本日我们用简体。简繁体变革后,必定改变了古典诗的视觉 结果。上面已经说过,这个改变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加强了,有人削弱了,有 人无动于衷。而有一个不行否定的事实,这是我在读诗时发明的。很是很是多 的昔人留给我们的好诗句,都没有可能很少简繁体的变革。正是这个原因,让 我们本日还能浏览到昔人诗作内里的文字形态美。也是这个原因,让我发明古 典诗的视觉结果这个艺术因素。随手可以举一大堆例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国内存良知,天涯若比邻。 白昼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再说书法,它越发说明白视觉结果完全有大概横跨于其它艺术因素之上。 书法有强烈的视觉结果,它完全吸引了观者的视觉,它在观者心田的屏幕上的 投影,完全包围了其它意象,包罗从诗句中获得的意象。所以,诗根基上不能 从书法中读出,从书法中所得到的诗的感受和意境是很微弱的。一些现代书法 家也留意到这个问题(南宁的张弓是个中之一),他们用书法把诗中的意境画 出来,让观者在浏览书法的同时,也能浏览诗。对这种书法艺术,我小我私家既不 附和也不阻挡。小我私家可以不喜欢一种艺术,但不能说它不是艺术。
诗是让人喜欢读而读的,不是压迫人去读的。读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 种责任和义务,除非是有关方面的学者。
周末到旧金山的法国荣军艺术馆看艺术展览,走廊上有一个叫“消失的艺 术”的小展览。意想不到,这个“消失的艺术”竟然是古罗马的誊写艺术。展 览中展出和专门接头了古罗马的誊写艺术的有关常识、东西、字体、作品和风 格,等等,令我大开眼界。
第二视觉结果指的是,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具象,通过眼帘,投射到读者心 灵的屏幕上。它在心灵的屏幕上劈头组合成一个意境。读者就是通过这个意境 去感觉诗的,所以这个意境是诗最重要的一部门,这个投射也成了诗与心灵沟 通的一个很是重要的环节。说它是视觉结果,是因为这个投射的进程很短促, 好象还留在眼里,与视觉有关。
举一个本身实践的例子,《重读散原诗》首句最初是“坐屏一开卷”,后 改“坐隅一开卷”,最后才改定“危坐一开卷”。率直的说,“坐屏”或“坐 隅”更切合现实,而“危坐”稍嫌浮夸了,可是看着好看。自然,有人会差异 意我用“危坐”,而用其它此外什么坐。这样对文字形象的选取,就形成了个 人的气势气魄。
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具象一旦在读者心灵的屏幕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这个意境就根基不变,不会作大的改变。无疑,通过进一步阅读,这个意境会 慢慢获得完善,但不行以盘据。上面说过,诗通过用学问去读,通过训诂诠释 所得到的感觉,经常是扭曲了的感觉,就是因为诗的整体意象在诠释时容易被 盘据。被盘据后从头拼凑的意象永远无法与第一印象对比,那大概成了别的的 一首诗,而不是通过第一印象得来的那首。对艺术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 ,对艺术作品的内在的诠释反而是次要的。这也是倡导古典诗不消僻字和罕用 典故的来由。
许多古代诗人毕业论文范文 的个人风格
毕业论文库:艺术设计 时间:2016-11-21 点击: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