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网论文写作网

论文写作网电话
论文写作网免费咨询电话
18132681470

EMBA教育与中国企业家的培养

毕业论文库:EMBA 时间:2016-10-18 点击:

  一、MBA/EMBA 教育是我国企业家培养的重
要途径
1.我国企业家成长的“先天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 否定商品经济,因而在长达30 余年的时期内我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和企业家。我国企业家数量与素质“先天不足”的根源亦在于此[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轨的渐进性和复杂性又赋予了企业家以特定的内涵。农村改革在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大批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一批农民企业家出现了, 他们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农村产业化的领导力量。但对于这种由农民演变过来的农民企业家而言,在素质方面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存在小农意识等。在浙江省评选出的浙江非公企业100 强中90%左右的企业家出身寒微[2],他们大多数在创业初期仅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
微观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其核心在于建立这样一种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走上历史舞台, 取代旧体制下的行政决策者充当经济运行主体,组织生产、从事创新活动。而这些企业经营者,其角色身份、升迁路径和素质要求完全是按照传统计划体制规则来设计和塑造的[1]。角色身份的特征表现为行政化、官员化、终身制;升迁路径是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职级与职权范围因其职位的高低决定;对企业家的素质要求则强调他们政治上的坚定性、对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的服从性以及不折不扣地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指令计划。他们虽大都稳健踏实、吃苦耐劳、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擅长处理复杂的上下级人际关系,但他们却缺乏真正意义上企业家所应具备的自主经营的魄力和勇气,缺乏企业家最重要的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和MBA/EMBA 教育与我国企业家的培养创新精神。
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职业经理阶层,他们要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出现职业经理人的历史也不过20 年,除了IT 业内一些很成熟的外企和为数极少的民营企业外,大多数公司管理层的职业化程度都不高。事实上,这一代的职业经理人由于自小缺乏对商业世界的切身体验,即使在20 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初期的中国高校能接触经济管理理论, 但这些领域却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同时,由于我国理论研究、教育以及实践的严重滞后,导致中国职业经理阶层无论在理念、工具还是操作手法上,与西方职业经理阶层相比有着太大的差距, 这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这一代职业经理人知识结构与素质培养上的“后天失调”。
正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或潜在的企业家存在着“先天不足”, 导致了他们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据当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企业经营者中认为企业家队伍“数量缺乏”与“素质一般和低”的分别占62.0%与89.9%,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企业家队伍需要扩大,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3]。值得注意的是,2004~2006 年间我国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8%[4],总体来看开展创新活动的普及程度还不高。可见,当前中国企业经营者存在着严重的企业家精神缺失现象,尤其是在创新精神方面[5]。
2.MBA/EMBA 教育———我国企业家培养的重要途径
企业家可以培养吗?事实上,任何人才都是可以培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也不例外。但是,正如你不能把一位缺乏文学天赋的人培养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样,你也无法把一位缺乏企业家潜质的人培养成企业家。当然,对于企业家的成长来说,教育、培训与潜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潜质再好, 若缺少后天的教育与培训也很难成为一位杰出的企业家[6]。培养企业家素质最重要的是实践,即“干中学”的形式,此外是正规系统的教育,实施“干外学”、“干后学”。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性与完整性非常有利于企业家在实践中成长,但对深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企业家来说, 单靠企业家的市场自然发育会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企业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开发与教育务。
如今,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成为培养企业家和提高现有企业家素质的有效办法之一。
2002 年4 月,《福布斯》杂志对美国境内440 家最大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进行了调查,其中165位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占38%;没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63 位,占37%;剩下25%持有其他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重视管理教育,大连理工大学1984 年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商学院合作举办MBA 教育, 成为我国最早的MBA 教育项目;到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全面引进并学习西方的工商管理教育;2002 年,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中国30 所大学正式推出了EMBA课程。但与60 年前西方EMBA 课程主要培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国的EMBA 课程主要是面对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清华大学的EMBA 学生构成中,公司副总以上职位的学员占84%,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占到了58%。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管理教育市场之一,拥有200 多个MBA项目,每年MBA 招生约1.8 万人,每年排名前30 位的商学院至少培养出5000 名EMBA 毕业生。可见,MBA/EMBA 教育已成为培养我国企业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管理教育在我国的高速增长正反映了我国管理教育市场的需求,MBA/EMBA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摆脱我国企业家形成机制所导致的企业家整体水平不高、创新素质缺乏的困境。农民企业家亟须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从公有经济体制转型过来的企业家队伍也需要接受更为系统、前沿的管理教育,树立创新意识;对于职业经理人,专业学位他们需要通过管理教育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素质,进而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毫无疑问,提高现有企业家的素质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企业家是我国MBA/EMBA 教育的神圣使命与基本任务。
二、MBA/EMBA 教育在我国企业家培养方面
存在的问题
管理教育在我国正以超常规速度发展, 但绝大多数的 MBA/EMBA 项目———从师资队伍、 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直到教学内容都经历了拿来主义的过程。当前,我国的管理教育界也开始反思我国过去十几年的管理教育史。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西方管理教育的全面引进对我国商业教育的发展究竟具有怎样的影响?像中国这样的后来者能在多大程度上从西方管理教育的引进中获益?如何将具有“强实践性”特点的管理教育中国化? 也许这正是我国MBA/EMBA 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企业家时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1.入学考试制度的非科学性
直到现在,MBA 教育选拔人才还得通过统一的
联考进行,而EMBA 考试是各个商学院命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从考试内容来看,两种考试仍以知识考核为主,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检验。尽管商学院非常重视面试考核的选拔作用,但至今还没有一套符合MBA/EMBA 专业特点的、适用的、规范的面试方法,且面试的随意性很大,不少院校的面试流于形式,起不到选拔考生的作用。况且再科学的面试安排,也难以避免考生为面试成功所做的悉心准备。因此, 这对有丰富经验却工作繁忙的人才很不利, 这样挑选出来的学员可能是考试能力突出的代表,而非真正具有企业家潜质的学员。
2.教材与案例的西方化
目前大多数MBA/EMBA 教育项目采用的教材大部分是舶来品, 我国至少28%的MBA 教材都是直接从西方教材翻译过来的, 国内编写的一些教材也大都采用西方教材的理论观点与案例。在长江商学院开设EMBA 课程初期,教授们常常面临学生们提出案例“行不通”的质疑,因为教授们提供的案例大都来自西方企业。国外教材与案例来源于外国的企业实践,是国外企业管理实践的理论抽象,简单翻译过来的教材与案例显然存在着不尽适合中国国情的问题。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我国正处在转型的社会发展时期, 这是国际上和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全新经济时期,因而用传统的、西方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很难解释我国当前的一些经济现象, 西方的管理模式也很难套用于我国的客观实际,用西方式经典管理理论更难帮助中国企业家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在这种管理教育框架下,中国的MBA/EMBA 教育就很难提升企业家们在特殊国情下的管理智慧与创新素质,更不用说培养出中国化的企业家。
3.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
MBA/EMBA 的师资在国际上的条件非常严格:
必须有博士学位、有研究成果、有实际管理经验[7]。但目前国内大学师资很难达到这一标准, 并且许多高等院校从事MBA/EMBA 教育的教师是从传统管理专业转过来的,是专门从事理论教学的,并且很少有人参加过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师对实践感悟的能力也不强。比如,在从事案例教学时,许多学生觉得没有什么收获,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没有结合好。MBA/EMBA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管理人才为目的的“高级职业教育”,仅靠“学究式”专家进行理论教学的方法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
4.先进教学方式和“软”课程缺乏
与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学院相比, 中国多数商学院在MBA/EMBA 教育方式上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传授知识多、启发智慧少;课堂教学多、课外环节少;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继承引进多、开拓创新少;关注教学多、提供服务少等现象。比如,目前普遍应用的案例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案例教学在以分析为基础的 MBA 教学中, 不过是西方管理理论的配角———是为了学员学习理论知识而精心设计的, 与管理实践并没有太大关系;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并不熟悉案专业学位例教学的特点和方式, 缺少对案例的引导和深入分析,也缺少总结,有的甚至把举例当成是案例,发挥不了案例教学在培养学员创新素质上的重要作用。此外,中国商学院在MBA/EMBA 课程设计上,普遍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 而对学员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创新素质所需的“软”课程和整合性课程开发不够。
5.商业伦理教育的普及程度低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关怀的商业
社会,同时MBA/EMBA 学员在商学院又进一步接受严格的商业伦理教育, 因而大多数毕业生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所以才得以形成受道德和法律双重约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中国管理教育在复制西方教育模式的时候,却严重忽视了这一点,以致许多MBA/EMBA 毕业生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而一旦缺乏职业道德与素养, 那么他们的才能将在一些非生产性的活动中(如寻租)进行配置,对生产性活动却缺乏创新动力。因此,他们也就很难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企业家。目前,我国MBA/EMBA 商业伦理教育普及程度很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有非常少的商学院MBA/EMBA 教育项目开设了商业伦理相关课程; 二是那些开设商业伦理相关课程的商学院,大多数也是将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设为选修课或专业方向选修课, 大大降低了这门课程的地位[。

上一篇:教育模式中的借鉴
下一篇:从EMBA教育看企业高层管理者培养

| EMBA推荐

更多
EMBA教育与中国企业家的培养-EMBA:EMBA教育与中国企业家的培养文章链接:/lunwen/EMBA/4701.html

| 论文创作推荐资讯

更多 毕业论文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