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量的终点——职业教诲新型现代化的新生与到来。进入21世纪后,新的成长政策为职业教诲的快速康健成长提供了新的思想和动力,职业教诲与普通教诲的招生局限趋于科学公道。教诲部、财务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实施国度示范性高档职业院校建树打算加速高档职业教诲改良与成长的意见》提出,“重点支持100所国度示范性高档职业院校建树,重点建成500个阁下特色专业群”,促进了高档职业教诲整体质量的晋升。教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诲改良创新动作打算(2010—2012年)》提出,“重点支持建树1000所国度中等职业教诲改良成长示范学校,2000所中等职业学校到达现行省级重点学校建树尺度”,推进了中等职业教诲在新时期的科学成长。教诲部颁布的《高档职业教诲创新成长动作打算(2015—2018年)》和《普通高档学校高档职业教诲(专科)专业配置打点步伐》《普通高档学校高档职业教诲(专科)专业目次(2015年)》,以晋升高档职业教诲成长质量为主线,为将来高档职业教诲质的晋升举办了阶段性的成长机关。因此,职业教诲由量的积聚转向质的晋升,慢慢浮现“供应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局限成长”转向“内在成长”。据教诲部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诲共有学校1.23万所,在校生1922.97万人,仅比2001年增长了1.65倍,占高中阶段教诲在校生总数的44.00%。⑨跟着中等职业教诲的一连快速成长,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诲招生比例概略相当,2013年高中阶段教诲招生普职比为54.9︰45.1,从2011年起,中等职业教诲在校生局限逐年下降,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校均局限为1568人,比2012年淘汰101人。⑩2013年高档职业院校有1321所,年招生数318万、在校生局限973.6万,别离占高档教诲的45.5%、39.5%。112013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局限有所淘汰,普通高职(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招生的布局比由2012年的42.1︰50.0︰7.9调解为41.9︰50.1︰8.0。12停止2014年,中等职业教诲招生数量由2011年的813.87万人淘汰到619.76万人;普通高职专科招生数量由2011年的324.86万人增加到337.98万人。13上述较量说明:2001—2013年,我国职业教诲从量的增长上不再有新的打破,已经达到量的终点,职业教诲成长新时期——职业教诲新型现代化阶段已经到来。
二、职业教诲新型现代化的质变内在
我国现代职业教诲“量”变成长历经百余年摸索,终于迈入职业教诲新型现代化“质”变成长新阶段。《国度中恒久教诲改良和成长筹划纲领(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根基实现教诲现代化,根基形成进修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队列的计谋方针。”教诲现代化是传统教诲向现代教诲转变的进程。职业教诲现代化是教诲现代化的一个子系统,其实质就是职业教诲的成长问题,表示为造就人的现代性的成长水平。职业教诲新型现代化阶段的寄义主要表此刻职业教诲的内在成长方面,即成立终身进修体系、构建进修型社会的重要构成部门;形成现代职业教诲体系;职业教诲现代化与国度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财富现代化彼此促进、彼此影响、彼此融合;职业教诲布局与质量越发适应财富现代化的需要,处事财富成长的本领获得晋升,极大地促收支产力的成长;职业教诲全面促进人的保留本领和成长本领的晋升,使人与经济成长越发适应、人与社会越发调和。
1.逻辑起点——国度全面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不绝革新自我的持续历程,全面现代化是今世中国成长的基础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梯要求现代社会的各个规模全面走向现代化,到达和保持世界先历程度。今世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阶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进程,就是全面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诲现代化的主要动因来历于国度现代化成长,国度现代化是教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就指出:“四个现代化,要害是科学技能的现代化,基本在教诲14。”教诲现代化是国度现代化的基本,尽力实现教诲现代化是国度全面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职业教诲现代化是教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诲为国度现代化造就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仅“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度输送了近8000万名结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15
2.质变条件——教诲要素现代化。教诲现代化的权衡尺度具有明晰性和恍惚性的双重特征,包罗定性划定和定量划定两个方面。现代化不只是硬件的现代化,也包罗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精力和见识层面,个中物质层面是基本、制度层面是担保、见识层面是焦点。教诲勾当是由教诲要素组成的,教诲要素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诲现代化的根基条件。
教诲意识和教诲理念的现代化是职业教诲现代化的先导。教诲理念的现代化是物质和制度层面现代化的精力动力和动作指南,管辖整个职业教诲现代化成长的全进程。现代化建树不单需要高级技能人才,更需要高级技术型人才。国度现代化的历程需要职业教诲造就亿万劳动技能雄师,需要职业教诲现代化提供基本保障。职业教诲现代化的各个要素之间是彼此接洽、彼此促进的,物质条件和基本是教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基础保障是教诲制度现代化,根基手段是教诲要领的现代化,焦点问题是教诲内容的现代化。西席步队现代化是职业教诲现代化的要害,要求西席步队在群体上能以现代化的方法得到新的素质内容,到达现代化西席步队的素质要求和本领要求,以现代化的西席去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3.质变归宿——人的全面现代化。现代化不可是物质经济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历程中最根基的因素,人的现代化是国度现代化的前提。国度现代化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自由自觉地开展缔造性实践的汗青进程,现代化的成长历程中强调人的现代化才是现代化的实质。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推进人的思想见识、素质本领、行为方法、社会干系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人的现代化的要害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并慢慢实现人的全面成长。教诲现代化不只承载着国度现代化建树的时代重任,也承载着一连推进人的现代化的汗青使命。人是现代化历程中的实践主体和代价主体,更是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因此,现代化的焦点在于人的全面现代化。
3.摸索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诲人才造就体制机制。第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诲与区域经济的共轭联念头制,实现职业教诲专业与区域财富融合。区域财富布局影响并抉择职业教诲的专业布局,专业布局的调解与进级应细密团结区域财富布局和区域经济的需求。面临区域财富布局的转型和进级,职业院校要团结区域财富布局和技能布局,找准区域经济的主导财富、支柱财富和新兴财富的人才需求,对现有的专业布局、课程布局举办再造和拓展,把课程内容与区域技能创新、传统财富进级和新兴财富的成长相团结,形成与财富成长相融合的专业群、课程群,使职业教诲融入区域传统财富集群的进级和新兴财富集群的成长。第二,努力推进财富、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相助,促进区域职业教诲的融合办学。融合办学要突出两个规模的融合和协同办学。一是职业院校要处事区域经济,依托区域财富、企业,将办学定位、专业人才造就与区域财富、企业的人才需求细密团结,僵持校企相助、产教融合,强化专业课程的解说内容和解说模块由行业、企业、学校配合开拓,敦促职业教诲与区域经济对接、常识布局与技能布局对接、校园文化与财富企业文化对接、解说进程与出产进程对接。二是区域职业教诲自身的融合办学,实现职业教诲自身的资源共享。通过成立职业院校同盟、职业院校整合共建等形式,整合区域内种种职业教诲资源,构筑职业教诲集群,形成与区域互动成长的开放型职业教诲系统,发挥职业教诲的系统整体优势,促进区域职业教诲集群化、团体化成长。第三,有效建树现代化的职业教诲西席步队。西席现代化是职业教诲现代化的要害,权衡西席步队现代化,主要看西席的数量和质量可否充实地满意教诲成长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诲现代化需要尽力构建具有光鲜职教特点的“双师型”“锻练型”西席步队,通过更新教诲见识、拓展教诲视野、晋升教诲技术、富厚教诲手段、加强教诲伶俐等法子提高西席的根基素质和根基本领。当局要支持学校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把学校与财富、企业的人才资源“对接、共享”,流畅行业、企业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渠道和机制;建树学校与企业共建相助的研究平台,配合完成研究项目;通过实施西席企业实践制度,提高西席的实践本领,配合建树切合现代职业教诲需要的高程度师资步队。
4.全面实现现代职业教诲的信息化成长。全面信息化把教诲现代化提高到一个新的程度,加速职业教诲信息化历程、以信息化发动职业教诲现代化是推进职业教诲改良成长的重要计谋选择。职业教诲由于存在教诲与财富的跨界,其解说实践越发强调实践性和真实性,需要通过信息化敦促产教融合。职业教诲信息化需要科学的要领来推进。一是树立以信息化敦促职业教诲全面现代化成长的理念,敦促现代信息技能深度融入职业教诲。实现信息技能在职教教诲解说中的遍及应用,缔造新的解说模式和进修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本领和素质造就为主、多种进修方法转变,使解说教室越发活跃机动、解说勾当越发高效。二是明晰职业教诲信息化的重点,实施梯度推进。职业教诲信息化建树的焦点是把数字化技能应用到职业教诲规模,发挥技能与教诲团结的优势,促进教诲解说要领的改良,提高职业教诲的教诲解说质量,大力大举造就学生岗亭信息技能本领,辅佐学生应用信息技能提高职业技术。三是提高职业教诲信息化建树的基本本领。出力推进职业教诲数字化资源建树,使职业院校的师生“人人通网络、个个享资源”;加速建树职业教诲信息化成长情况,有效提高职业教诲实践解说程度,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造就。四是提高职业教诲师资的信息本领。西席要实现信息化解说,教会学生正确处理惩罚信息,到达学生信息化进修的目标,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成长。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俞启定,和震.中国职业教诲成长史[M].北京:高档教诲出书社,2012:76,96,97,111,163,180.
⑦教诲部.2001年全国教诲事业成长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0407/844.html,2015-10-29.
⑧教诲部.改良与成长 相伴到永远——我国职业教诲事业改良和成长根基环境[N].中国教诲报,2002-07-30.
⑨教诲部.2013年全国教诲事业成长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html,2015-08-29.
⑩12教诲部.2013年全国教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edu.cn/s78/A03/moe_560/s8492/,2015-02-19.
1115鲁昕.先容职业教诲改良与成长环境[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186/201407/171062.html,2015-01-28.
13教诲部.2014年全国教诲事业成长环境[EB/OL].http://www.moe.edu.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4/,2015-10-29.
14邓小平.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EB/O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6813/57267/57
268/4001431.html,2006-01-05.
[参考文献]
[1]章开沅,罗福惠.较量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书社,1993.
[2]汪瑞林.中国现代化 教诲要先行——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N].中国教诲报,2013-03-05.
[3]田芝健,许益军,王萍霞,等.现代化的焦点是人的现代化[N].光亮日报,2013-01-28.
职业教诲是造就人的勾当,涉及教诲和财富两个规模,具有光鲜的跨界性,是“跨界”的教诲。假如将普通高档教诲视为“顶天”的教诲,那么职业教诲就是“立地”的教诲,小我私家获得职业满意和为得到成绩缔造条件是职业教诲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浸染浮现,从而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诲的康健成长,可以或许造就人科学的职业意识、立场和代价观,促进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本领的提高,形成科学的职业代价观,为人的全面成长提供基本条件。实践证明,职业教诲在科学成长进程中可以或许全面推进人的思想见识、素质本领、行为方法、社会干系等方面的现代转型。
4.质变要领——教诲管理现代化。“推进国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本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良若干重大问题的抉择》提出的重要计谋陈设,教诲管理是国度管理的重要构成部门。教诲要实现现代化,必需实现教诲管理现代化,率先实现教诲管理体系和管理本领现代化。职业教诲如何实现现代管理,用什么样的要领实现现代管理?职业教诲现代管理一定由传统“一元”打点走向现代“多元”管理,由传统的教诲打点现代化走向教诲管理现代化。职业教诲现代化的焦点就是造就技能技术型人才,造就适应国度现代化、财富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诲管理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的管理本领,外部管理的主体干系和内部管理的多主体之间相关好处的调解和分派是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两者相互浸染并发动职业教诲内部要素改良。职业教诲现代管理体系的焦点问题,就是如何从以当局为主导的行政打点走向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配合参加的协同管理,成立保障多个主体配合参加的管理框架,因此,实现职业教诲管理体系现代化要科学设计管理布局,正确处理惩罚当局、市场、社会、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干系,构建科学的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的制度和机制。职业教诲实现管理本领现代化,要提高职业教诲的自我成长本领、职业教诲好处主体的调控本领和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本领。
三、职业教诲新型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特定社会的教诲是这一时代和特定社会的产品,从目标、制度、内容、要领到育人结果都尽大概地满意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诲现代化的进程就是职业教诲适应时代和社会成长需要的进程,是适应技能进步和出产方法厘革以及社会民众处事需要的进程。新型现代化阶段的职业教诲从注重局限扩张向注重内在成长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诲,实现职业教诲全面现代化。
1.厘清职业教诲全面现代化成长的根基理念。第一,处事区域经济的理念。处事经济社会成长是职业教诲的根基成果,处事区域经济和财富成长是职业教诲的基础方针,也是职业教诲成长的经济基本。职业教诲现代化需要依托区域财富优势、推进产教融合,差异区域的经济成长计谋都是基于区域资源天禀与财富基本而拟定的。职业教诲现代化须驻足区域经济成长对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摸索并发明与区域经济成长的团结点。我国区域经济成长中财富集群的鼓起,必将发生大量与新兴财富、新兴财富集群相关的高端技术型职业岗亭群,职业教诲该当成为财富集群成长的人才资源库,更深条理地实现职业教诲与财富集群的融合成长。第二,功利与公益相团结的理念。职业教诲是公益性的社会勾当,企业的需求是功利性的成长行为,职业教诲需要存眷企业的成长、财富的需求,把职业场、企业的功利性和教诲场、学校的公益性团结起来,这是“跨界”的职业教诲与“定界”的普通高档教诲的区别。职业教诲要浮现以处事成长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相助、工学团结”彰显功利与公益的有机团结,实现职业教诲的人才造就方针。职业教诲现代化要存眷现代企业制度,建树现代学校制度。企业是存眷盈利的功利体,学校是存眷成长人的公益体,“两体”适位融会共生,方能调和持久繁荣。因此,需要打造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团结点,成立职业教诲“产教融合、校企相助、工学团结”的成长路径,探讨职业教诲与财富融合成长的长效体制和机制。第三,职业教诲与普通高档教诲并行的理念。职业教诲只有真正与普通高档教诲并行,才气实现现代化成长。国度教诲现代化要形成以国度现代化为龙头,职业教诲现代化、普通高档教诲现代化为“两翼”的中国教诲现代化系统。两者是国度现代化的两个支撑,只有并行成长、彼此协调,才气顺利实现国度现代化。职业教诲现代化需要增强职业教诲法治建树,成立一套驻足于职业教诲自身纪律和成长特点的独立的法令礼貌和政策体系,不能套用普通高档教诲的法令和政策管理职业教诲,如职业教诲的西席资格认定步伐或尺度、职称评聘的评价尺度及步伐、两类教诲统一尺度的高考招生制度等。职业教诲要拓展学生“职业成长权”,须在“求学深造”及“就业成长”方面打造两条属于学生明晰的“学业路径”与“职业路径”,通过立法加速成立职业教诲独立的学位制度,构建技术型学位体系,加强职业教诲的吸引力。
2.形成多元化的现代职业教诲成长主体。第一,通过职业教诲法制建树,明晰参加办学主体配合管理职业教诲的责任,建树多元主体配合参加的现代职业教诲管理体系。现代职业教诲管理布局中,行业、企业参加是职业教诲管理的要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当局、学校多方联动是管理的基本。通过法令的约束与类型,科学定位各主体的职权和职能,理顺各主体责、权、利干系,构建配合管理的运行制度体系、协同打点和协同创新机制,才气真正成立有效的职业教诲现代管理体系,实现职业教诲现代化的协同管理。第二,通过产权制度改良,调解职业教诲所有制布局,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采纳差别性政策改撤职业教诲产权布局,形成多元办学的产权主体,在明了产权布局的基本上,完善职业院校法人管理布局,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其一,驻足所处事区域财富成长的人才需求,对与区域内财富成长关联密切的公办职业院校实行股份制改革,明晰行业企业、社会机构参加办学的产权,吸纳社会成本参加办学,成立以国度所有制为主体的多元产权布局。其二,对与区域内财富成长关联度不高的公办职业院校,吸引社会气力举资接手,通过制度创新、办学模式创新等方法引入行业企业、非当局组织或小我私家参加公立学校打点,实现所有权与打点权的适当疏散,引导支持社会气力兴办职业教诲。其三,对付民办职业院校采纳努力成长股份制或殽杂所有制民办职业学校,通过合伙相助等形式举行民办职业教诲,通过当局购置处事的形式实现民办公助模式办学。
[要害词]职业教诲 新型现代化 量变过程 哲学内在 成长路径
[作者简介]李新生(1971- ),男,湖南宁远人,湖南家产大学土木匠程学院,研究员,研究偏向为高职教诲论文、教诲打点;傅家旺(1969- ),男,湖南麻阳人,湖南家产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偏向为高职教诲、企业打点。(湖南 株洲 41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筹划基金“区域性高档职业教诲处事财富集群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就。(项目编号:11YJA88005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6-0006-05
我国职业教诲的成长过程曲折,探寻旅程艰苦。《国务院关于加速成长现代职业教诲的抉择》的颁布,使职业教诲改良迎来了新的春天,为职业教诲奠定了新的汗青起点,标示着职业教诲成长新阶段——新型现代化阶段的到来。阐明探讨新型现代化阶段的职业教诲成长问题,对实现职业教诲全面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诲现代化的量变过程
教诲现代化不只表示为学校数量的增加,也表示为质量的晋升。假如将现代职业教诲成长过程视为“量”的积聚,那么职业教诲新型现代化肯定是“质”的奔腾。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质量互变纪律来看,现代职业教诲经验了“量的原点、量的中点、量的终点”三个崎岖曲折的成长过程。
1.量的原点——现代职业教诲的觉醒与兴办。“洋务举动”发端于19世纪60年月,在“实业救国”思想指引下兴办起来的各式百般的“洋务学堂”,浮现了技能与职业教诲的要素。这些实业教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诲的初创,符号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诲的初步。
清当局于1902年8月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是我国近现代第一个正式学制,符号着实业教诲首次纳入国度教诲体系。1912年9月,南京姑且当局颁布的《学校系统令》,将实业教诲举办了甲乙分类,女子职业教诲纳入教诲体制,实业教诲不再以升学为目标,学生结业即能就业。清王朝被推翻后,民族工贸易实业集体纷纷创立,民族工贸易的迅速成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诲的兴办提供了辽阔的社会泥土和坚硬的成长动力。其时的一些实业家、教诲家大力大举倡导成长实业教诲。据资料显示,1913年全国甲种实业学校和乙种实业学校共计仅有481所,在校学生数为29790人。①1917年,黄炎培、蔡元培、范源濂、邹韬奋等人创建中华职业教诲社,富厚了职业教诲成长理论。1922年11月,北洋当局颁布了《学校系统改良案》,首次确立了职业教诲在学制中的职位,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职业学校”在法令上获得确认。在这一法案中,职业教诲贯串小学、中学与大学教诲各阶段,职业教诲与普通教诲团结,保持了职业教诲升学的连贯性。其时的职业学校成长迅速,据1925年底中华职业教诲社颁发的文献资料显示,停止1925年,全国有1518家职业教诲机构,比1921年增长了近一倍②;之后部门职业学校因办学用度大、对学生吸引力不强等原因而改为普通学校,到1929年底,全国职业学校仅剩下194所。③职业教诲经验了一个成长低潮,其时的社会客观经济情况和海内的政局倒霉于职业教诲的成长。据资料显示,到1949年新中国创立前,全国仅有职业学校564所,在校学生仅有8万人阁下。④
2.量的中点——现代职业教诲的昌盛与成长。新中国创立后,教诲部于1951年召开全国第一次中等技能教诲集会会议,其时的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良的抉择》,职业教诲成为我国教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门。新中国创立的头30年,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诲没有获得充实的重视和成长,直到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诲事情集会会议,才拉开了现代职业教诲改良与成长的序幕。至1985年,全国职业学校已经成长到8070所,在校生人数229.6万人。⑤《中共中央关于教诲体制改良的抉择》的颁布,使现代职业教诲真正获得了快速康健成长。该文件将大力大举成长职业技能教诲作为教诲体制改良的重点,并首次明晰提出“努力成长高档职业技能院校”,指出构建职业教诲体系应该是“从低级到高级”。1986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技能教诲事情集会会议,是近现代以来第一次以“职业教诲”为主题的全国性集会会议,与1991和1996年的两次全国职教集会会议配合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诲“量”的加快器,通过“三改一补”的政策确定了高档职业教诲的成长架构。停止1998年,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有117.4万人,占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33.4%。⑥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关于大力大举成长职业技能教诲的抉择》,是新中国创立以来第一个国度层面关于职业教诲的宏观指导文件,提出“劈头成立起有中国特色职业技能教诲体系的根基框架”,慢慢敦促我国职业教诲进入成长飞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诲法》在新中国创立后第一次将成长职业教诲上升至法令层面,符号着我国职业教诲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到2001年,我国职业教诲根基建成了较量完善的体系框架,职业教诲总局限与社会经济成长需要慢慢适应。据教诲部的统计公报显示,200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诲共有学校12566所,招生人数399.94万人,在校生人数1164.94万人,在校生局限比1980年增长了4倍多;⑦2001年,全国初等职业学校招生30万人,在校生83万人;独立配置的高职院校已达386所,招生局限35万人,在校生72万人,在校生局限比1980年增长了11倍。⑧由于努力成长高档职业教诲,职业教诲的条理布局获得优化,职业教诲的布局越发科学公道,越发适应社会经济成长要求。
该文件将大力发展职业技论文范文术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毕业论文库:教育教学 时间:2016-11-22 点击: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