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物流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及理论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亟待升级发展的阶段。但鉴于目前理论界对物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物流管理理论层面,因此文章通过对物流理论研究的综合评述及对物流服务的特殊性的简要分析,确立物流产业向整合及融合的趋势进行发展,以期引起物流理论界的重视。
关键词:物流特殊性;物流整合;差异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1 物流整合及融合理论的缺失
目前对物流服务以及物流企业的研究,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学者也较多。虽然物流管理学理论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主要集中于对物流各个职能的专业化技术、物流成本、物流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尽管物流管理理论主要是从计划、管理角度进行研究,主观程度较高,无法成为物流产业增长研究的理论基础。但是不得不说,物流管理学理论在物流产业发展的初期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也使得物流产业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造就了其“第三利润源泉”的称号;但是随着物流产业职能的健全、各个具体环节操作的熟练、物流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物流产业所耗费的巨大成本也凸显出来,所浪费的社会物流资源以及无法满足的日益增长的物流数量、质量需求,急需得到整合。微观物流企业主体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也在找寻解决之道,无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处于微观层面研究的理论以及对物流某一职能运作的物流企业要么承受微薄的利润而埋头苦干,要么深陷同行的恶性竞争之中自顾不暇,要么面临经济不景气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而处于破产的边缘,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抬头望一望或想一想物流产业将何去何从。
在物流产业形成阶段,专业化与分工、物流职能的模块化分工以及物流外包运作模式对物流产业组织的演进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
物流职能诞生于专业化与分工,伴随经济发展的始终。由于专业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在产品供给市场上出现了劳动分工,生产者开始专注于最擅长的产品生产,其他用品向外界购买。因此自给自足经济模式被打破,出现了交换、买卖、集贸市场的经济模式。至此,“物流”产生了。
起初,物流是由卖方或买方负责,一般为企业的后勤所管辖。在这段经济发展的历史中,通过资源开拓进行工业化大生产创造了第一利润源泉,人力资源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改进生产技术创造了第二利润源泉。在这种经济背景的影响下,在接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物流都没有得到重视。由卖方负责的物流称为第一方物流,由买方负责的物流称为第二方物流。在当时,这两种模式中无论哪一种都没有对物流这项劳动进行较为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经济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由于分工进一步细化以及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物流的量也飞速上升,以至于物流成本在企业总运行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物流领域进行了专业化的模块分工,企业对物流进行模块化分工之后,一些企业为了减轻物流部门带来的高成本压力,开始把自己不是很擅长的物流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开始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物流”也开始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这时理论界对物流的探索与创新主要集中于三点:流程再造、零库存、物流外包。可以说对于物流分工与细化的理论研究在十几年间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现实中物流技术的发展也延续这一态势。在中国,对物流整合、融合技术的实践及理论研究也是从2013年阿里巴巴“菜鸟”的兴建开始出现蓬勃发展态势。
虽然物流的分工、外包一直在不断深化,但随着物流产业组织规模的扩大,物流服务已经逐渐从稀缺转向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的状态,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价格竞争之后,物流企业开始了产品差异化建设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物流整合与融合,这主要基于物流的特殊性。
2 物流的特殊性
物流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保留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终端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特征。
物流产业组织呈现出双边或多边平台、地域范围大、时间跨度大的特征。
物流产业属于服务行业,不同于生产制造业。亚当·斯密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基于生产制造业的分工提出专业化的生产效率。根据斯密的理论,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劳动效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劳动技能熟练程度的提高、工种转换所浪费时间的节省以及自动化机器的发明①。因而,在生产制造业内,专业化分工使得产品生产的时间下降,成本下降,进而市场价格下降。
但在物流产业内,物流服务提供的成本能否下降要受到后期运作规模的影响,即客户需求的多少会影响到运输工具的满载率与重去空回以及空去重回的概率、仓储空间的满载率以及周转率。因而当能够确保市场需求很大的情况下,物流企业组织才能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在确保不空置的情况下投资能够收回,比如我国冷链物流物流一直处于市场不够专业的情况下,就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已有的几家冷链物流企业空置率过高,使得其他3PL不敢进军冷链物流,也使得已有的冷链物流企业逐渐缩减规模。
3PL需要“推”的技术,打出专业化的牌子,给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P),才能吸引1PL、2PL,从而壮大物流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而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分工。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需要确保投资能够收回,就需要足够的有效需求,因为任何企业需要靠“盈利”来生存。
物流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专业化分工--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上升——规模经济——整合——技术创新。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的形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间接创造价值。
根据“斯密定理:即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规模、资源种类和环境涨落的限制。”作者认为物流职能是否从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中分离出来可以用“看不见的手”来引导,这个看似无形的力量可以通过看得见的价格(P)来衡量。在物流产业内,3PL的运作成本决定了其提供物流服务的价格(P),再加上市场交易成本的总和若比自给自足的1PL或2PL的运作成本高的话,那么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就没有动力把物流职能剥离出来外包给3PL了。因此3PL必须足够的专业化以至于运作成本足够低才能吸引1PL或2PL分离出来。另外借鉴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中“有效需求”的观点,在物流产业内,整合平台可以刺激1PL、2PL分离出来,增加对3PL的有效需求。
萨伊定律的转化:“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这是针对有形产品论述的,其实针对服务产品,也同样适用。只要是由于采用了新技术,使得运作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的物流服务就是有市场的。
3 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内生技术与外生技术的结合
3.1 内生整合技术
在物流产业组织中,主要是第四方物流企业提供整合服务。
当第三方物流充分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物流产业内才会出现整合第三方物流并提供集成管理、信息技术、系统方案设计等物流服务产品以及以此为经营项目的企业,也即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以及系统管理技术把众多的第三方物流模块整合为一个系统,向生产企业以及流通企业提供整体物流服务,为其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信息平台,通过匹配技术为其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和相关交易成本。
在没有第四方物流组织整合服务的情况下,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物流外包交易的种类很多,但与每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交易的次数以及交易额度相对社会物流来说却较少。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疲于与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并且由于物流运作的系统性特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协调各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造成物流外包运作的总交易成本较高。
第四方物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物流整合管理技术对社会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降低物流运作的边际成本,从而索取较低的物流服务价格。这里物流服务边际成本之所以能够降低,主要归功于第四方物流企业在以下三方面的运作:①通过与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长期战略联盟关系,增加与同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交易的次数与交易额度,减少谈判次数,减少信息搜集成本,增强合作双方信誉度,降低合作风险,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②第四方物流企业通过多次协调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建立起联盟内公认的合作制度,从而逐渐降低这种协调成本;③第四方物流企业通过保有不同种类物流服务产品的供应,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且因为较低成本水平则定价较低,吸引大量的社会物流需求,从而实现规模化经济和范围经济。
综合来看,4PL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许与3PL相当,但从业务运作能力来看,4PL所能承担的业务量却可能是3PL的十几倍或几十倍。第四方物流虽然提供整合服务,却可以不必配备所有职能部门,相对于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整合社会物流服务资源,依靠信息技术、智力资本和社会关系资产获取大型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的物流外包订单,从而提供整合服务,这是具有单项物流职能的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无法做到的,并且由于转换成本太高可以达到锁定目标客户的目的。
比如深圳市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京东仓储平台等都属于采用整合技术提供服务的专业物流企业。
3.2 外生融合技术
当然物流产业内所使用的技术也有一些来自产业外,但后来被物流产业融合使用,比如GPS、EDI、信息网络等。这些技术属于外生技术。目前外生技术成为物流企业打造差异化服务内容的力量源泉。当然由于物流服务涉及面较为广泛,因此能够融合的除了一些产业外的技术之外,还有业务等内容。比如顺丰快递公司在快递网络的基础上成功融合了电子商务等技术,打造了“快时尚”、“顺丰优选”、“嘿客”O2O线下体验店等较为显著的差异化服务内容。
另外物流产业由于处于经济系统中的服务地位,因此一些外生变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习俗文化引致的交易费用、信息化水平、教育水平等。因此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提高对外生影响因素的重视。
注:①参见(英)亚当·斯密. 国富论轻松读:市场经济下必修的经济“圣经”[M]. 徐腾,译.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3-4。
参考文献:
[1] 袁雪妃. 现代物流产业组织形态变化规律与变革机制研究[J]. 兰州学刊,2012(10):123-128.
[2] 袁雪妃. 基于DIM范式的现代物流产业组织的研究[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12):68-72.
[3] 袁雪妃.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第四方物流平台竞合策略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0):39-41.
[4] 袁雪妃. 辽宁省物流产业整合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3):83-85.
[5] 袁雪妃,白璐璐. 物流产业结构升级趋势下中国物流人才市场发展现状研究——兼论中国财经类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升级定位[J]. 物流科技,201(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