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网论文写作网

论文写作网电话
论文写作网免费咨询电话
18132681470

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毕业论文库:经济学 时间:2017-01-23 点击:

又化旅游是当前厂受旅游者青睐的旅游形式,也是区域旅游市场甚为重视的发展领域。近些年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和国家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的意见为京津冀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创造了良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属于特色文化旅游,在当今文化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其发展潜力巨大。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且地域特色鲜明,其中不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文化艺术和颇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及民俗,堪称文化精品的项目也不在少数,这为三地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研究对象,探讨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以三地微观层面的旅游一体化合作推进京津冀旅游业宏观整体的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文化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另外,京津冀地区是我们国内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客源市场之一,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极具活力,开展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拥有很好的市场基础。 
  (一)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 
  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魅力独特,地域特点明显,具有作为优质旅游资源应具备的特征…。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汇集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所有类别。其中三地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扩展项)达到近百项。如北京的杨家将传说、智化寺京音乐、京西太平鼓、京剧、单弦、抖空竹、象牙雕刻工艺、景泰蓝制作技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厂甸庙会等,天津的京东大鼓、天津时调、杨柳青木版年画、回族重刀、津门法鼓、评剧等,河北省的耿村民间故事、河北鼓吹乐、井陉拉花、河北梆子、乐亭大鼓、剪纸、磁州窑烧制技艺、吴桥杂技、女娲祭奠等,均久负盛名。尽管有些非遗项目是三地或两地都有的,如河北梆子、京剧、评剧、泥塑等,但毕竟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有自身的突出代表,北京的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驰名中外,天津的曲艺、传统美术及民俗享誉中华大地,而河北省的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舞蹈影响卓著。这种资源禀赋的差异化为京津冀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开发提供了先天条件。如果能够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效地融人京津冀区域旅游的线路产品中,必将提升该地区旅游产品的品位和层次,同时,亦能满足游客参与、体验民间文化生活的心理需要。 
  (二)京津冀旅游协作框架为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缓慢实践后,在2014年有了很大突破。2014年4月,召开了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会议,就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方向、内容、方式、前景达成了共识,明确提出要加快四个一体化,即旅游组织一体化、旅游市场一体化、旅游监管一体化、旅游协调一体化,确定了协同发展的宏观蓝图。目前,京津冀三地正在大力推行京津冀旅游“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合作项目,共同制作京津冀旅游导览图、路书,利用网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相互推广宣传,共同推进京津冀旅游一卡通的区域推广应用,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已发行近50万张,涵括京津冀三地近200家景区景点。现在,该卡正在北方5省市区(京津冀晋蒙)范围内大力推广,此举成为三地假日旅游市场新的客源增长点。可以说,京津冀的这“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已经在区域内激发了旅游者的旅游热情,成为区域内旅游市场规模扩大的强大推动力。 
  但毋庸置疑,客流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着其在三地的均衡流动,冷热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要使区域内的市场形成客流的合理流动,一方面,要在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上着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三地的协作机制。因为优质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合作机制需要有相应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产品作支撑,才能不断扩大区域内的市场规模,使三地的客源首先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实现三地文化旅游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促进三地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二、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协同开发思路 
  在201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关“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一项提到要“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即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规范整合会展活动,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支持传统戏剧的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这一意见,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三地应凭借这一优势,加强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协同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综合展示平台,使三地文化旅游业在市场拓展、提升区域影响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一)推出富有京津冀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实现产品互补。 
  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玉珠曾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论坛”上说:“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与经济发展类似的问题。”由于行政体制条块分割,地区间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其后果是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旅游演艺、节庆会展等新兴领域尤为突出。

  有鉴于此,京津冀地区可以利用三地地方文化资源的差异,将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打造突出差异性、凸显地域性的旅游演艺产品。旅游演艺除了要在主题上突出地方文脉之外,在表现形式上更要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戏剧和曲艺是京津冀三地的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优秀的艺术院团在传承和弘扬着这些传统文化,其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正可以成为旅游演艺的表现形式。目前,很多旅游目的地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长恨歌》《又见平遥》《禅宗少林》《徽韵》及《宋城千古情》《魅力湘西》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在全国多个景区遍地开花,确实为旅游目的地增添了光彩,也取得了上佳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各地的实景演出逐渐让旅游者产生审美疲劳时,旅游目的地就需要推出新的旅游演艺项目。对于京津冀地区而言,紧紧依托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在三地打造优秀的剧场旅游演艺节目,当是最佳选择,并且三地应各有重点,实现旅游演艺产品互补。北京适宜打造京剧表演旅游演艺节目,天津应该打造相声、鼓曲旅游演艺节目,而河北省则可以打造河北梆子旅游演艺节目。三地应各自推出精品剧目、节目,安排优秀演员上台表演,将高品质的旅游演艺项目呈现给旅游者。京津冀三地旅游发展委员会或旅游局应与三地文化局及其艺术院团加强沟通与联系,为旅游企业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搭建平台,使三地的旅游演艺成为区域旅游的亮点和名片。三地代表地域文化的旅游演艺项目、产品的互补性特点,也有利于客源的合理流动。比如,京津冀三地的游客要欣赏民族传统艺术表演,就可以到北京的剧院欣赏京剧,到天津的茶馆、小剧场听相声、鼓曲,去河北省的戏院观看河北梆子。通过推出差异化的旅游演艺项目,既可以在京津冀区域内实现游客的合理流动,还可以吸引区域外的旅游者来欣赏不同的传统文化艺术,从而实现三地的资源共享、市场互通。 
  另外,三地除各自打造本地的旅游演艺产品之外,还可以进行三地巡演。比如利用三地已形成品牌的“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天津市名家经典演出季、中国评剧艺术节等平台,让三地的传统戏剧、曲艺进行巡演,使旅游者大饱眼福、耳福。 
  (二)打造京津冀区域内的节庆和民俗旅游精品线,实现市场共享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京津冀三地具有地方特色的节会很多,如果平均发展,则每个节会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而通过去粗取精,重点扶持一些民众喜爱的传统节庆和富有特色的新型节会,将能收到更好的市场效应。在三地,每年举办的各类节会有上百种,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北京主要有庙会、北京国际文化旅游节和延庆冰雪旅游节;天津比较有名的当属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和正月十五的赏灯会;河北省的中国吴桥杂技文化节、涿鹿中华三祖文化旅游节、中国涉县女娲文化节、中国长城文化旅游节广受关注。 
  这些节庆活动,举办时间交错,节会内容多姿多彩,各自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色彩,能让游客享受到不同的文化韵味。比如在北京,春节期间的庙会可谓规模宏大,热闹非凡,庙会上各种小吃、民间手工艺品、民间绝活表演、民间花会竞赛、民间收藏等一系列民俗文化,再现了老北京市井风俗风貌。期间,北京各区都会推出庙会,知名的就有厂甸庙会、地坛庙会、天坛庙会、门头沟庙会、莲花池庙会、白云观庙会等传统庙会,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前来逛会,形成北京春节期间的民俗娱乐胜景,成为北京民间文化艺术精品荟萃的大舞台。而在天津,金秋九月的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在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以旅游节为载体,将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组成部分天津皇会全景展示‘”。皇会是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精髓,其迎驾妈祖、踩街和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人前来观赏。河北省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石家庄举办,每两年一届,逢单年举行,举办时间一般为该年度10月最后一周或者11月第一周。河北省凭借吴桥杂技成功地把河北推向了世界,以现代节庆形式将传统体育、竞技展示出来,吸引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杂技团前来竞技,并借节会庆典带来客流、资金流。 
  以上三类节会可以说是三地节会和民俗旅游产品中的精品,它们各具特色,各有精彩,可以借鉴长三角推出的“华东五市游”“江南水乡”这样的区域性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京津冀节会民俗游”文化旅游线路,并利用京津冀的“一张网”,将其联合发布,向区域内外宣传,形成品牌。 
  除利用“一张网”发布节会和民俗旅游信息进行宣传之外,还应以京津冀区域名义,以节目单的形式将三地的重要节会利用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布,使影响力更加广泛。各旅游企业在推出不同时段的线路旅游产品时,就可以根据这些节会的举办时间相应地把旅游节会项目纳入线路中,使旅游线路产品的内容多姿多彩。对于自助游游客来说,也可以借助“一张网”和其他媒体了解三地节会旅游信息,自主选择节会项目,从而扩大市场范围。 
  (三)举办三地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旅游项目联合展示,提高旅游吸引力 
  京津冀区域内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如剪纸、年画、泥塑、制瓷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印染技艺、风筝制作技艺等,在各自采用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和传承的同时,也可以将其通过技艺展示的方式以及邀请游客亲自参与制作的方法,扩大其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体验传统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可以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还有国庆节、元旦等节假日客流量比较集中的时段,将三地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巡展的方式在三地的文化中心、非遗传习场所、历史文化街区或著名景点轮流展示。届时,可聘请三地的各类工艺美术大师、传统技艺传承人现场献艺,并且指导前来参观的游客学习传统技艺,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使他们享受到亲自扎制风筝、亲手给年画描稿、彩绘、学习剪纸、制作泥人的乐趣。通过三地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的巡展活动,既可以使三地民间艺人互相交流,切磋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让游客在同一时空环境里了解、知晓三地的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文化旅游形式不仅展示了三地传统技艺,而且还强调游客学习技艺的体验功能,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层次,使旅游者的旅游感受和经历得到强化,从而增强这类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三、京津冀非物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机制构想 
  要使京津冀三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实现协同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协作机制。 
  (一)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 
  区域合作,政府不能缺位。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三地政府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像前文提到的“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就离不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和协调。为了推动京津冀旅游合作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地应在已建立起来的旅游合作框架下,着手具体的合作事宜。首先,充分发挥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协调职能,按交通、旅行社、酒店、餐饮、景区景点、购物、娱乐等不同行业设工作小组,分行业定期或不定期专题讨论本行业的旅游合作问题。经专题会议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的议题,报协调领导小组审议通过。这样一来,能够从组织上保证三地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施。其次,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与行游住食购娱均有关联,需要沟通协调的事项自然不少,遇到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向工作小组提出,由工作小组出面协调,推动实施。三地旅游协同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负责监督工作落实情况。比如,对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街区或特色旅游景点的联合展演,需要景区景点工作小组联合三地的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协商每次展示的项目内容,并负责联系在现场献艺的非遗传承人等。在推出旅游演艺项目时,需要娱乐工作小组会同三地的文化部门互相合作,互通演出剧目、曲目及时间表,方便旅游企业的线路设计。在推出京津冀节庆和民俗旅游精品游时,需要娱乐和旅行社工作小组为三地的旅行社牵线搭桥,提供支持。 
  此外,三地还应建立共赢的利益机制和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机制,如举办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销活动,扩大客源;三地的旅游官方网站应实现互通互联,达到旅游信息的共享;加强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督,协同执法等。 
  (二)京津冀三地旅游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除政府部门需要在三地非物质文化旅游方面展开有效协作之外,作为市场主体的旅游企业也应主动合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旅行社企业是最重要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所以,在三地非遗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必须突出旅行社的主体地位。 
  首先,建立三地旅行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之间的协作关系。 
  在京津冀区域内,应打破行政壁垒,让旅行社不受地域限制地与区域内的任何文化艺术团体、节会主办机构、传统技艺类非遗联展组织单位展开协作。可以借鉴各地旅行社与很多景点已有的合作模式,无障碍地通过签合同的方式建立起合作关系。比如,旅行社与曲艺团或小剧场签订合同,形成五年左右的定点协作关系,结成相对固定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愉快可续签合同;不满意的可以寻找新的合作对象,最终目的是实现共赢。 
  其次,建立京津冀旅行社之间的协作关系。 
  旅行社之间并不总是竞争关系,在互联网时代,旅行社之间有必要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客源的共享。比如,京津冀传统技艺非遗联展项目,三地各家旅行社的报名人数都有限,客源不足,达不到合同规定的人数,可以通过互联网系统,整合三地客源,由一家旅行社组织,其他提供客源的旅行社按比例分享利润,使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使用频率增大,进而落实资源共享和市场互通互联。 
  综上所述,要使三地的文化旅游合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需要以三地互补的非遗旅游产品、共享的市场为基础,以三地政府主导和旅行社主体两个层面的协作机制为推动力,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的一体化

上一篇:如陈昆亭、周论文毕业炎和龚六堂
下一篇:从西部大开发到19省市产业援疆:文献综述及未来

| 经济学推荐

更多
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经济学: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文章链接:/lunwen/jingjixue/17892.html

| 论文创作推荐资讯

更多 毕业论文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