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纵110厘米,横35厘米,纸本,上写风竹三竿,其竹竹竿刚劲,参差纷歧,竹叶潇洒秀润,婀娜多姿。竹竿挺直不屈,笔势挺拔,着意表示竹的坚定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表示竹之凌风傲霜、不畏寒冷的德性。画竹难以简,愈简愈难以机关,此幅即以简取胜。在这里,作者不画竹之全貌,而是截取最能表示竹之生命力和昂扬气概的骨干部门,上不露梢,下不见根,着意突出造物的英华——竹之中坚气力,以如椽之笔,极尽描述地表示出竹之伟岸、挺拔、刚劲,浮现出作者俯仰天地、腹藏万壑、胸有成竹的阔大肚量。从取材上讲,此图采纳折枝的手法,截梢去根,描画了岁寒不凋的山间野竹。这些山间野竹,发展在岩石偏差、路边地头,历经风吹雨打、霜侵雪压及人畜摧残,但仍能茁壮生长,生命力是多么固执、旺盛!其姿致之天然得势,其意趣之清奇峻雅,其品质之宁折不弯,称赞了其不甘屈服的固执德性。从笔墨上说,此图以浓墨硬笔挥写,挺劲苍古,颇老辣而又不乏深秀渺茫之态。用笔岑寂劲利,墨色秀润蕴藉,笔势坚凝,力量富裕。竹叶圆中有方,涵蕴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气势。从构图上讲,此图下半部写竹,上半部长题,画面简约,收上下均衡之功。长题以忽长忽短忽大忽小的草书为之,运笔周遭并用,变革多姿。同时应用绘画上策划位置的技法来策划题款。巨细、疏密、斜正、错落,一任自然。画面机关,犹如烟云舒卷,扫尽旧时代“寻行数墨”的成规,也浮现着潘天寿的美学思想。总的来说,此图从构图、行款到机关,灰暗策划,成竹在胸;挥洒纵横,气势磅礴,富有节拍感,可谓笔墨怪异,独步一时。
从某种意义讲,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陈腐的题材,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之画种。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形上与书法内外生发,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与象征,而寓意丰盛,乃为画史上千载不衰的画种。从古到今,以画竹著称的画家许多,近代画家潘天寿就是这些画家中的一个。
此画的受画人“伯璞吾兄先生”即徐伯璞先生。徐伯璞,山东肥城人,著名画家和书画保藏家,抗日战争期间,徐伯璞内迁到重庆,任职于百姓当局教诲部,认真抗战时期的文物、图书、美术和戏剧事情。是时,潘天寿在重庆国立艺专任教,故和徐氏相交和领会。因配合的喜好和志向,徐氏视潘氏为挚友。见潘氏在重庆糊口伶仃,故时常邀潘氏抵家中小酌。潘氏有时也带心爱之物和徐氏分享,如此次带来的就是名墨喻糜。茶余饭后,潘氏就在徐氏书房展纸研墨,乘兴作画,故留下了数幅书画作品。此图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一件,不单凝结着潘氏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学养,也见证了潘徐二人的来往,故而有重要汗青和艺术代价,很是贵重。1984年,徐氏将此画连同所保藏的百余幅名家信画作品一起,捐赠于国度,现保藏于淮安市博物馆。
潘天寿(1897—1971年),原名天授、大颐,号寿者,别号阿寿、心阿兰若住持、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人,是近代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教诲家,擅长花鸟画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经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斗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织,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光鲜的奇特气势气魄。他是中国近代四大传统画家之一,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位大家。今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保藏的《风竹图》就是他的作品,从中可看出他的笔墨工夫和造诣。
此图上有草书长题,其题曰:“乱离中得隃糜,试写此风竹,是篆法耶?是隶意耶?心出家庵粥饭僧见之,定谓杨风子草书耳!一笑。”“乱离中”指抗日战争时期,是时作者随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内迁,经江西、湖南、云南辗转达到重庆,一路颠沛落难,受尽了磨难。“喻糜”是指陕西千阳县,汉代制墨名地,后为名墨的代称。“心出家庵粥饭僧”是指清代书画家金农,扬州八怪之一,以隶书著称。“杨风子”是批五代书法家杨凝式,以草书驰名。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在画竹上更是如此,故古今书画兼父老,多画中笔法与书法相通。宋龚开论画云:“人言墨鬼为戏笔,是大否则。此乃书家之草圣也,岂有不善真书而能作草者?”陆探微因王献之有一笔书,遂创一笔画。赵子昂论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原来同。”又赵子昂问画道于钱舜举:“何故称士气?”答曰:“隶体耳。”柯九思论画竹:“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撒笔法。”南唐后主用金错书法画竹。可见文人画不单意趣高贵,并且寓书法于绘画,至于详细到某图某笔是草法或隶法,那就要因人而异,意见相左,不行强求统一也。画上落款为“伯璞吾兄先生正之,乙酉木樨馨里,寿。”下钤“阿寿”、“潘天寿”白文印,左下角钤“寿”朱文印。“乙酉木樨馨里”即1945年桂花盛开的秋季,时作者正在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是时潘天寿已四十八岁,故画风老辣,笔力苍劲,法度谨严,是其艺术上最成熟的时期。
故时常邀潘氏论文范文到家中小酌
毕业论文库:文学 时间:2016-12-02 点击: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