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武汉市风险投资环境,针对武汉市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措施。
【关键词】 武汉市 风险投资环境 优化策略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是中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伴随着门类较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的形成,风险投资行业也逐步发展起来。目前,武汉市风险投资环境呈整体良好的发展趋势。作为一支中部地区风险投资的发展潜力股,武汉市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为支撑,将建设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
一、武汉市风险投资环境的SWOT分析
1、优势
(1)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才科技储备优势。作为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的武汉是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其在校大学生人数高居全球第1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43所,在校生约228.6万人,教职工约18.5万人,全市教育人口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0.8%。高等教育优势明显,2011年末全市拥有政府部门属科学技术研究机构100所。不仅如此,武汉拥有极其浓郁且丰富多彩的人文文化,没有宗教信仰的阻碍与冲突,各类宗教得以平和发展。其强大的人才科技优势以及不受限制的民族文化色彩对吸引海外先进技术的直接投资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交通优势。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线动脉的十字交汇点,被誉为“九省通衢”,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承东启西、迎南接北的水陆交通枢纽。随着2011年石武客运专线、汉宜客运专线以及武汉城市城际铁路等22个铁路项目建成运行,国家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五纵五横”在湖北境内呈“大”字形分布,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布局在湖北境内呈“十”字形交会。武汉已经成为全国铁路的交会点、全国路网的重要枢纽和客运中心,其便利的交通环境是发展中部经济的首选之地。另外,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农业优势突出。三峡工程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洪涝灾害的威胁。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和各类矿产资源已成为武汉产业优势的强大基础。
(3)全面发展的经济环境。武汉拥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了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方面,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作为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武汉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首选城市,截至2012年底,境外世界500强已有98家在汉投资,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同时,武汉也是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金融机构在汉签约入驻的后台服务中心达31家,位列全国第一。2011年末,武汉有上市公司57家,总数居全国第7,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的全国首个扩容试点城市。从长远上看,武汉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发达的经济贸易中心。
2、机遇
(1)华中城区域发展带来历史机遇。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建材市场规模也在逐步萎缩。因此,在黄家湖区域的华中城的建成将填补江南大型建材市场的一大空白,未来还将有效辐射江夏、咸宁、鄂州、黄石等地。华中城坐落的位置交通网络覆盖全面,发展物流业和专业市场的条件得天独厚,专业市场的建立将推动武汉市跨越式的发展,给武汉市的风险投资环境创造机会。
(2)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武汉重要机遇。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话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曾表明武汉可以依托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面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这一策略,武汉将会迎来大好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投资。
(3)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带来的机遇。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给武汉提供了加快解决历史性问题的机遇,标志着武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两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691.80亿元,其中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1668.90亿元。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点,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力量,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高科技农业和机电一体化并进的光谷成为了中国创新技术最为密集的区域。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长远规划和纵深发展,大力推进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是武汉市高科技发展的重要道路,也是武汉市直接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要机遇。
(4)信息化产业增长趋势给武汉市经济带来机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如今新经济在珠江三角区、环渤海经济带和成渝地区的发展势头迅猛,处于经济板块的交会点的武汉借由互联网的巨大能量,正逐渐占据新经济的中心点。随着互联网巨头相继入驻武汉,一批湖北籍的IT精英会随之回到故里。这些回流的人才,有着国际视野,而一批创新型小企业也将聚拢到互联网巨头周围。
信息娱乐化产品需求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武汉市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幅位居全市支柱产业前列。武汉市能够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来推动经济增长,优化武汉投资环境。
紧密的软件信息服务。近几年来武汉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了解,全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总数达到51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6家;外资企业、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软件企业有109家。120多家软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12家企业通过了CMMI3级以上认证,96家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认证,302家企业通过双软认证,软件从业人员达3万人。人才的发展也是投资人考虑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3、劣势与威胁
武汉市建立风险投资环境在拥有众多优势与机遇的同时,也呈现出“机遇同危险并存,优势与劣势齐步”的发展趋势,存在其本身的劣势与威胁。
(1)风险投资社会化程度低、民间投资主体作用小。一次完整的风险投资资金循环必须经历资本筹集、项目筛选、选择合作者及蜕资退出等阶段。而武汉市风险投资的流通渠道不畅通,融资渠道狭窄,使投资风险无法实现社会化。目前在中国运作的1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中,出资和投资比例最重的是以政府为背景主体的机构,武汉的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也是财政相关拨款,“官办官营”的色彩较重。但是风险投资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需要有稳定的、持续增加的资本注入作为保证,而武汉市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缺乏激励,使其一直未能成为主体。
(2)法律和政策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湖北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的许多优势已日渐消失,进而使湖北在中部地区的领先地位受到挑战。
从宏观上讲,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存在问题,风险投资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民间资本进入行业存在法律障碍,对国外资本的进入缺乏必要限制。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并不完善,运行缺乏必要的监管,风险投资机构与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从微观上讲,相比于沿海发达地区,武汉的市场建设仍显滞后,轻工业竞争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武汉市金融业发展仍不成熟,虽然银行业势头汹涌,但是证券业、基金业、信托业仍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吸引投资的可能性。
(3)风险投资机构规模小,机制不完善。近年来,武汉虽然相继出现了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公司、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专业创业投资公司,但是仍存在众多中小型风险投资公司缺乏优秀人才、研发投入、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且发展时间较短,注册资本和投资资本有限,直接融资比重低反映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完善,致使风投机构数量萎缩。
(4)“投资”变“投机”。风险投资不仅是资金,更是一种学识、经验、社会联系的提供与传承,因此真正的风险投资周期从投入到产生回报一般是3至7年,真正关注的是被投资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资产的增值情况。但是武汉市乃至全国都有不少风险投资被注入那些接近IPO时期的企业,以求尽快获得短期收益,这违背了风险投资的基本行业操作,这种风气的扩散影响了武汉市风险投资的环境。
二、国内外风险投资经验借鉴
1、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1)美国风险投资。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之一。它的风险投资起源于1946年,在一套成熟、完善、激励的运作模式的引领下,美国开始了从传统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巨大时代转变,高新技术产业繁荣对经济的带动成为了各国争相学习的楷模。美国良好的风险投资文化底蕴,知识经济的沉淀让无数创业者在以硅谷为典型的文化创新圈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和发展平台。
美国在人才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性强、洞察力敏锐、富有开拓精神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人才,这启示我们要注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策略;美国的生物、信息和医药等方面的科技力量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壮大,各种契机都为美国的创新创业等风险投资项目输送了崭新的理念与强大的智力支持。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在财政政策上,为鼓励民间投资,降低投资收益税,缩减企业所得税征收对象;在金融政策上,政府积极支持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设立二板股票市场,并制定配套法规,完善运行机制;在科技政策上,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设立发展基金,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完善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保证。
(2)日本风险投资。日本的风险投资是在上世纪60年代诞生的,作为风险投资发展较早的亚洲国家之一,日本特有的经济模式和文化特色直接影响着风险投资的形成模式,主体是大的金融机构和附属于大企业集团的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相对缓慢的是私人风险投资公司。在资金来源方面,日本主要以金融机构和大公司出资为主。在多数由机构所办的风险投资公司中,又有大约四分之三的资金为公司自有资金,仅有四分之一的资金来自募集方式。所以从2006年以来,日本开始逐步将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朝多样化发展;在资金的投向上,表现出由投资分散到逐步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早期的日本,由于资金来源的限制,制约了风险投资企业对受援企业的技术评价能力,使其倾向于投资一些风险较低并且能取得相对稳定收益的传统型企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济得到复苏,新型风险投资得到快速发展,风险投资企业便纷纷转移了矛头,将一些具有高新技术的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等产业作为了新一轮的投资对象。
2、国内先进经验借鉴
(1)北京的风险投资发展。北京位于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齐备的基础设备、便利的交通网络、充裕的科技人才和较为发达的城市建设,这都为其风险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资金来源渠道也相对丰富,行业发展水平处于我国领先水平。其值得借鉴的有:政府与政策环境——我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扶持高科技产业政策,开创了诸如中关村的快速发展;筹资环境——近几年北京房地产行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升温,投资热点增加,投资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市场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家,他们的冒险精神和追求利润的动机,使资本的筹集成为可能;社会文化环境——作为我国首都,北京的社会环境更加良好,产权保护力度足够,对必要的发明和创造予以了一定的保护和尊重。
(2)上海风险投资。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贸易中心之一。该地区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人文因素都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上海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流向上海,是各种复合型人才的汇集之地。上海的人口比较复杂,出现了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在音乐、建筑、饮食方面有着明显的体现。上海是个开放性的大都市,海派文化和契约文化的结合提高了上海的软实力,投资环境也相应得到很好的保障。配套的服务设施,不仅可以吸引国内的中小企业投资,也可以吸引国外大型企业的在华投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还有一些投资银行的设立,为投资者提供了融资的渠道。
三、优化武汉市风险投资环境的措施
通过对武汉市风险投资环境的分析以及国外风险投资环境的借鉴,武汉市要明确自己在国际发展中的目标定位,在发展武汉市风险投资进程中,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武汉市政府应加大经济政策的鼓励,注重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地方性立法与科研资金投入。
1、正确把握金融机构的作用,充分发展政府部门职能
在规范银行金融机构行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做到齐头并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使武汉市能够形成长期稳定的风险投资环境的金融支持;加大民间融资机会,同时规范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规范政府行为机制,加强各部门的监管措施,规范风险投资企业在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
2、加强科技资源开发,培养高层次人才,把握机遇
在保持传统农业生产优势的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逐步将经济重心转移到综合工业的发展上,把握好东湖高新技术等开发区的科技竞争优势,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普及正确的风险投资观念,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储备人才;抓住机遇,实现武汉市风险投资环境的巨大突破。
3、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建设和谐城市
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水、陆、空航运建设,使武汉市成为我国内陆最大的交通运输三栖枢纽;努力解决市内交通拥堵问题,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加强武昌等部分地区的绿化工作,降低噪音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本质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慧眼识“才”,发展风险投资项目
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需要有值得冒险的优秀企业的参与以及值得投资的良好项目开发,它是风险资本增值的基础与前提。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实力卓越的科研机构,但是市场灵敏和需求的判断力不足,全面的资金项目管理经验缺乏,致使科研成果虽多但无法高比例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以当务之急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将科技成果和现实成果相结合的机制进行完善:通过科技教育体制深化改革让科研工作人员观念发生积极的转变;积极促进科研机构与高校结盟,共同研讨、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将人员在联盟组织中调动配置,从而使复合型人才得到培养。
5、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在发展中若想要得到良性循环的有力支持,则必须建立一种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企业的公开上市、转让和并购是三种主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其中公开上市作为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优渠道,要将拥有风险投资项目的企业优先安排上市,需要有效利用政府对高科技板块的倾斜政策。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他常用退出渠道如通过强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目前仍然有待改进),将风险投资的股权转让给其他风险企业家;将企业出售给其他公司或企业从而实现风险退出得到回报等。
6、鼓励企业创新,提高武汉企业自身竞争力
随着工业生产的逐步加快,武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及综合配套能力明显提高,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载体。武汉要借助现有基础积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创办技术创新企业以及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活动。政府也应积极对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相关企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的相关服务,鼓励高等院校、相关科研人员和学生的选题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重点大学与科研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武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改善武汉市风险投资环境。
(注:本文系武汉纺织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本文所有作者依次为周诗逸、徐梦霞、祝海潮、李亚莹,共同完成该项目。)
【参考文献】
[1] 黄长清:打造智慧产业链[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8).
[2] 黄辉、田俊芳:湖北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1(6).
[3] 徐忠实:美国风险投资的考察及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1(3).
[4] 姚凤阁、周洪武:日本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5] 邓超、刘丹:论湖南风险投资环境的优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