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网论文写作网

论文写作网电话
论文写作网免费咨询电话
13021898016

心理学视角下党群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

毕业论文库:社会科学 时间:2016-10-23 点击:

     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体的心理状况。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党和人民群众的心理状况在这一个过程中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对于党群关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从心理学视角来研究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不断得以调整,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这给新形势下维护与密切党群关系带来了重大的挑战。所以党群关系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相关著作及论文颇为丰富。一些学者从新媒体的角度来研究党群关系,试图阐释当今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对党群关系产生的双重影响;一些学者从利益视角来研究党群关系,试图将党群关系置于利益格局调整的背景之下,研究党群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微妙变化;一些学者将党群关系置于互联网的大环境当中来研究,论述新形势下信息庞杂而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对党群关系形成的冲击;还有一些学者则从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研究党群关系,将维护与密切党群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总之,从不同层面对党群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视角各异,各有千秋。
  然而,之前学术界大多是从社会环境、群体利益等宏观的视角来研究党群关系的,缺乏对党群关系研究的微观把握。因此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即从心理学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研究党群关系,通过对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深刻变化的社会心理进行分析,试图从社会心理层面来阐释对新形势下党群关系产生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场中发生的,并指出,“心理场是由个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组成的,心理场的这三个方面无论在数量和种类上都伴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而扩展分化”[1]。由此,勒温将心理场界定为一种认知结构。这就是勒温提出的场域理论的基本内容。在这一理论当中,勒温的基本假设前提为人类的行为活动是个人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与其所在的社会情境所决定的。假设中提出变量场域包括行为发生的外部客观环境(社会情境)和个体心理环境(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客观环境包括时间、空间、客观对象等,个体内心环境则包括愿望、需求、信任、态度等。场域这一变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空间。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必然为现有的场域特质所决定。勒温认为稳定的心理是由于个人与环境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然而当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产生,且无法及时满足时,个人与环境之间那种原有的平衡便会被打破,进而会引起一定的心里紧张。即尚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创造了一个内在的紧张体系。“紧张的释放可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提供动力和能量,从而也就构成了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潜在因素。”[2]这便是勒温场域理论中著名的基本动力概念之一“心理紧张系统”。基本的示意图如下:
  理论聚焦每个栏目名称蒙慧,兰志鹏:心理学视角下党群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可以看出,勒温的场域理论,尤其是其中的“心理紧张系统”概念和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当今时代社会心理因素的深刻变化对党群关系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人在社会中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受特定的心理支配的。这种心理涵盖了愿望、需求、情感、情绪、习惯、兴趣、信任、成见等多个层次和方面。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作为支配人们行为活动的社会心理,在急剧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甚至是分化,出现了积极的社会心理和消极的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的突出特征在不同的群体间、阶层间都有表现。积极的社会心理有助于缓解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促进彼此之间关系的良性和谐发展,而消极的社会心理则可能引发或加剧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破坏社会秩序,甚至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在看待与研究党群关系时,社会心理因素成为了一个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二、党群关系中党的心理状况及其行为表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面临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而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的特殊的群体,由于受来自社会各方面压力、竞争以及各种思潮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浮躁、焦虑、失衡、疲劳等消极心理,心理问题日益加剧。压力、竞争等外部客观环境与党员干部的心理需求等内心环境失衡,引发了党员干部的“心里紧张”,在此勒温“心里紧张系统”概念为党员干部心理问题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机制。党员干部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势必会影响党群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所以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基本示意图如下:
  (一)浮躁心理和焦虑心理是党员干部中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内心承受着比其他群体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党员干部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来自考核制、问责制等党员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的推行、建立和实施,以至于使一些党员干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忙于仕途升迁,甚至会诱发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总之,一直疲于为个人仕途而奔波。另一方面,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社会环境日益透明,整个社会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日益增强,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来自社会的压力给党员干部的内心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除此之外,由于中国人历来重视人际关系的维护,所以党员干部还必须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构建或维持复杂的人际社会关系,以确保自己官职的稳定与升迁,等等。多个方面的压力使一些党员干部中间产生了明显的浮躁心理和焦虑心理。表现出内心惶恐、不信任他人、动辄迁怒他人、反应敏感等不良消极心理,这对党员干部自身来说是极大的心理折磨。在工作中便会与人民群众产生距离感,势必会影响党群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
上一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
下一篇:新形势下疾控机构文明创建工作初探

| 社会科学推荐

更多
心理学视角下党群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社会科学:心理学视角下党群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文章链接:/lunwen/shehuikexue/8158.html

| 论文创作推荐资讯

更多 毕业论文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