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前进方向和基本思路必须根据实际资产的分布和特点来确定。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政府与市场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忽视。政府的立法职能、制定宏观政策的职能都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使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健康发展,对于构建并完善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都起到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的引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竞争优势,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
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借鉴
西方国家政府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就是产权界定明晰,比如美国联邦、州、市三级分布清晰明了,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依据,相应各级资产管理机构的收益、处置权也都明确规定。中国上海地区采用“政府委托授权管理”模式,国资委主要从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监管重大问题,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单位和人员安排的日常运作,是一个通用的授权模式。而某些地区则是把过去分散在各个单位的资产管理权集中起来,由政府委托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运筹,形成了一个产权集中管理模式。
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借鉴
3.1 构建四层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中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主要建立在自身运作体系中,改革其监管模式就是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以法律监督为主,各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构建四层管理体制,即人民代表大会—政府财政部门—各级主管部门—资产占有使用单位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此模式的两个要点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顶层监督机构,明确管理主体为财政部门。
3.2 资产管理部门纳入财政部门管辖
财政部门下的资产管理机构,就是在金融部门下设立资产管理机构,其工作开展必须在财政部门的领导下。财政部门对资金和资产实行统一管理,信息掌握全面及时,执行效率高;资产管理是独立的金融部门,这有利于使用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可实现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内部控制,更适合管理技术和条件,政府资产、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是密切相关的。资产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资产处置的重要依据,应列入预算的预算平衡,处置资产处置后的相应预算安排相应的资产。
3.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世界上大部分的政府资产所有者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都有明确的财产分割,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所有资产没有收益权和支配权。对中国而言,受益范围辐射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由中央政府提供,而受益范围辐射区域性的国有资产则由相应级别的地方政府提供,这样才能达到权利与责任对等,更好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效率与公平。
行政机关一般提供的是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对这类国有资产的管理重点就是保证其合理配置及有效使用,在实践中要加强该类资产的统一调配和管理。一些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做法是成立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与政府财政部门结合起来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则分为准公益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种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公益性资产由政府负责配置和管理,类似于行政机关的做法,准公益性资产则可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同非公益性资产一起实行企业化运作或准企业化运作,进一步拓展投资融资渠道。
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借鉴
4.1 资产管理专业化
美国联邦政府总务署和加拿大联邦政府建设和服务部,都是采用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方式,这样做不仅可以防止重复购置和闲置,节约财政资金,也可利用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的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对大宗物品的使用更是如此。在推进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我国应遵循低成本原则,利用现有的部门和机构进行专业管理,对办公场所、公务用车、特种设备、重点实验室等集中采购、统一施工、统一管理。
4.2 资产管理法制化
政府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是发达国家资产管理的另一个特点,值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借鉴。美国的《联邦政府资产和行政服务法》《联邦政府财产管理法》以及《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法案》等,确定了美国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政策、方法和组织管理体制。法制化管理保证了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性和透明性,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迫切需要一个坚实基础,以法律制度推进立法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化。
4.3 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指在资产形成、使用、处置的过程中不要求各项操作和标准都完全统一,但必须规范化。美国政府资产管理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财政部和总统预算办公室负责联邦政府资产预算管理,办公用房新建、装修、日常管理,由一般事务部统一到财政部和行长办公室申请,其他非房地产政府资产如计算机、汽车等预算反映在各部门的预算中,预算必须由国会批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