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图书馆界现状简述
据穆瑞生、庞佳等的调研,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除天津图书馆及一些较大型的公共图书馆之外,普遍存在经费少、技术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瓶颈。
以教育系统为例,除了19所高校之外,条件比较好的属高职高专院校、独立院校、军队院校等。但据林晓南对高职图书馆的调查,文献资源不足和老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学校的读者。单居林的调查显示,在军队院校以上问题同样存在。至于初、中级及其他教育部门的图书资料保障能力更是与教育教学需求存在巨大差距。此外,存在这种状况的还有科研系统、医院系统、党校系统以及其他大中小型图书馆。因此,构建“多维联盟”对于这些图书馆及其所服务的读者用户是非常必要的。
2天津市“多维联盟”模式构建
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已经使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实现了在联合目录、资源利用、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水平得到了相对提升,为更大规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物质基础。2009年9月,“中心”开全国之先,在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医学图书馆等系统建立起馆际互借关系。2010年5月,启动了CALIS三期项目建设。2010年9月,以“中心”为主设计的天津市中小学公共电子阅览——“i知网”开通。
基于“中心”有益的尝试,因而笔者有了以下“多维联盟”的构想(见图1)。图1天津市“多维联盟”示意图①继续争取政府支持。在市政府、市财政、市教委支持和领导下,“中心”通过联盟的形式,给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天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天津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领导,是事业成功的坚实保障。②构建联合图书馆实体。以“中心”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技术平台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市的多维框架共享体系。联盟可由政府牵头,各方派专家加入,共同组成一个具有一定行政能力、宏观调控能力的领导与业务指导部门。③在中心现有联合目录系统的基础上,扩容、增建各家联合馆目录,形成涵盖全市成员馆的一个大系统。④制订体现天津特色、符合各方利益的联盟战略规划,以及联合共采数据库与纸质及其他媒介读物的全盘计划。⑤成立专业部门,建设统一的自建数据库加工系统,制订数据库加工标准,深入开发各馆馆藏特色资源。⑥开展国内外馆际交流合作,扩大视野、提高服务水平。⑦扩展服务范围,在推广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单位的需求开展个性化图书馆服务。
3实现天津市“多维联盟”模式路径
3.1“多维联盟”的组织基础
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是在建设全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和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的,联盟的实体——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成立时间虽较晚,却从建设统一数字图书馆平台这一高起点入手,在建设理念、整体规划、数字平台开发与资源整合、创新服务形式、馆员及用户培训水平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和宝贵经验,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在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前列。
黄立新:多维联盟框架下的区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黄立新:多维联盟框架下的区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3.1.1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组织保障。《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十五”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十五”规划),确定了八个方面的投资规划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建立数字图书馆数据中心。2002年1月,“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管理中心”成立,2004年,改名为“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并经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批准成为CALIS天津省中心,又称“TALIS中心”。“中心”在天津教委支持和帮助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天津高校图书馆信赖和倚重的数字化建设的领导与决策部门。
3.1.2领导与协调。“中心”成立之后,在“中心”的领导与协调之下,解决了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因资源、人力、经费不足导致的效率效益低、教学科研文献资源得不到保障、读者需求得不到满足等一系列问题,使全市19所高校成为一个资源共建共享、整体业务与服务水平共同提高的整体,在全市高校图书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3.1.3成员馆的支持和参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心”在各成员馆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完成了统一平台建设、数据库联采、共建共享等一系列工程。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心”所在地的网络将市属17所高校和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个教育部高校图书馆连成一体,形成一个集资源、服务于一体的大规模数字化图书馆。这在我国是一个创举。平台选用SIRSI公司的Unicom Consortia联合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