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关文献回顾
1.1情境
情境是指顾客的消费行为活动中呈现各类环境因素,诸如短暂的存疑、遴选、确定消费所心理感受以及气候、氛围、广告、沟通、拥挤程度等。在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将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所以,顾客的消费行为总是受到若干情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将随时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选择不同的消费行为。情境构成要素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时间、任务和先行状态[1]。其中先行状态是指顾客消费情境中产生的暂时心理反应(心情、情绪或感知)。但是,情境不等同于环境。环境强调组织外部各种对组织本身产生的影响;情境突出组织内外部的各种因素碰撞、交融及其互相影响作用[2]。情境因素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将组织所处的作为预测变量的研究,将情境作为外在于企业的各种环境因素,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因素以及时间改变而发生交互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彼此间的交互影响,包括这些因素过去与现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交互关系及滋生出许多新的影响因素[3]。对于知识而言,情境描述了知识和知识活动的有关情形特性,即不同的知识主体在从事知识活动中存在各异的情形特征,表现为显著的针对性、个性化特点[4]。
1.2图书馆学科服务
图书馆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与科研机构图书馆服务延伸一种形式,强化了学科性、人性化、嵌入性、人性化的知识咨询服务。其服务对象为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帮助他们充分发现和利用图书馆的学科信息资源。其构成要素包括学科组或学科馆员团队、学科馆员(信息联络员)、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业务内容包括学科服务业务规则执行与评估、馆藏发展服务(原则与执行、协助院系研究所充实学科相关馆藏、办理学科相关馆藏发展方案计划书)、参考咨询与图书馆利用指导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用户教育培训)、协调院系研究所与图书馆信息传达及政策推广业务、受理院系研究所知识需求与沟通相关建议、协助教师处理课程指定参考资料相关事宜、协助院系研究所评估相关事宜、其他行政业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是已有知识包含了知识情境(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学科服务内外部、学科馆员和用户个体各自持有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与创造。例如图书馆学科服务现有的规则制度、服务指南、用户须知、约定等显性知识的创新活动,以及学科馆员间、学科馆员与用户间进行沟通与交流过程呈现的隐性知识创新活动。
2情境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重要构成部分
在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中,情境与学科服务诸要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可以说,情境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重要构成部分。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必须顾及组织及其成员即学科馆员知识情境、用户知识情境,包括图书馆馆藏资源与院系研究所资料室的文献信息资源匹配情况、院系研究所在一定专业领域范畴中的优势与劣势、技术水平、时间问题、学科馆员与用户的认知、经验、心理等因素、组织规章制度建设、服务气氛、交流与沟通能力等内容。情境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既可以独立存在于学科服务创新之外,又可以促进学科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利用情境因素为我所用,是学科服务创新面临的核心问题。由于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核心在于为用户提供知识帮助。在某种意义上,情境是完整理解图书馆学科服务所蕴含知识的关键要素,例如知识整合、知识交流共享、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以及影响着知识评价,对学科服务知识活动的特点和绩效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境是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已有知识重构取决于其知识情境与需要解决问题的知识情境相似程度[5]。从知识分类考察,知识划分为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6]两种形式。明晰知识就是显性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例如学科服务用户指南、学科馆员岗位职责与服务内容、学科馆员列表与联系方式等,可以分享与共知。而默会知识也称为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一种非结构化的知识,如用户与学科馆员个体思想、技能等,具有明显的隐私性。在学科服务创新实践中,明晰知识自始至终地支持、激发、引领默会知识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干中学等)和组织内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实现知识共享,特别是对资深学科馆员的默会知识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只有明晰知识不断呈现、分享,才能够鼓励资深学科馆员愿意把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默会知识贡献出来,解决用户的知识需求。学科馆员在知识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知识,与对应的知识情境,一并存储到知识情境库之中,以最佳的情境支持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活动。(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