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网论文写作网

论文写作网电话
论文写作网免费咨询电话
18132681470

“唤起理论”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毕业论文库:音乐 时间:2016-10-18 点击:

     一、对于“唤起理论”的简析与批评
  何谓“唤起理论”?笔者认为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书本中已有的解释,即《音乐的意义与表现》提到的“我提出的音乐表现的唤起理论(The Arousal Theory)认为,一个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感情在于作品所激发出的听众的那种感情”。
  第二层含义是笔者认为现有的唤起理论的范畴有遗漏,从而做出的自己的补充——认为唤起理论也可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被体现,即作曲家的情感“唤起”作曲家的音乐记忆,之后重组记忆进而产生新的音乐的过程。比如,唤起主义者认为悲伤的音乐在于它能够使听众感到悲伤“……如果E代表情感,M代表音乐,L代表听众,那么可以得到下面一个等式,M是E=M在L中唤起E……”②笔者认为,唤起理论应该包含“音乐形式与情感的关系”这层含义,《音乐的意义与表现》一书在这一节的理论阐释忽略了这个方面,毕竟只有当“音乐形式”和“情感”挂上钩,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唤起”。但是书中只是写“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而且后面只是通过类比人类对物体颜色的体验反应来笼统地阐明唤起理论,笔者认为类比这样的手法只能从通俗的角度让读者了解唤起理论的框架,对于它的严格的理论界定是不具体的,同时也缺乏说服力。
  对于“音乐形式与情感的关系”,笔者借鉴美国符号学家苏珊·朗格关于“情感与形式”的部分理论对唤起理论进行补充。
  首先,根据苏珊·朗格的理论,艺术作品是情感的表现符号,表现形式是用抽象手法来反映人类喜、怒、哀、乐的符号。艺术符号能够将不同心理感受的信息串联起来,它包含着主体、符号、客体、概念等逻辑关系。“符号”分为两类,一类像语言,能够形成推理的模式,并且有时间顺序的思维,它的表现形式为陈述,称之为“推理符号”。另一类像图画,它的意义即在本身,用语言难以复述,难以相互反驳,这就是艺术,是非推理的,称之为“表象符号”。
  其次,既然音乐形式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笔者认为令唤起理论“运行”的动力就在于人的记忆中要具备“不同的音乐形式与不同的情感相对应”的映像。③也就是说,音乐与情感同一的过程是唤起理论成立并“运行”的一个大前提。所以,笔者对书中所介绍的唤起理论提出自己的补充观点,认为“唤起理论”这四个字运用于音乐领域是非常恰当的,但是也要求理论应该具体并且有说服力。
  不论是“音乐形式”唤起“情感”,还是因为“情感”而产生“音乐形式”,笔者认为这都是笼统的说法。笔者赞同“音乐形式”作为“情感”的“表现性”符号而产生的观点,但是音乐形式和情感二者在作曲家和听众的思维中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有必要补充入“唤起理论”的范畴。
  二、补充“唤起理论”——唤起理论于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主观理论性推理)
  唤起理论(如果E代表情感,M代表音乐,L代表听众,那么可以得到“M是E=M在L中唤起E”)的等式乍一看像是针对听众所列,其实不然,由“M是E”可知,M和E在上式里是可以相互代换的,所以不难得出“E是M=E在L中唤起M”。这个等式的模式可以解释作曲家桌前创作时从回忆具体映像到构建抽象音乐的宏观逻辑进行,但是模式中的内容要做一下更替,下面笔者将此等式的模式运用在作曲家身上,并将上述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具体化,进行更为确切的阐释:将作曲家脑中所记忆的绝对或相对音高以及对于横向的乐音进行与纵向的乐音摩擦的效果的映像用I表示,将作曲家脑中对于之前现实中的场景、人物、事件的映象用I’表示,E还是表示感情,作曲家用C表示,得出“I是E=E(I’)在C中唤起I”。其中,等号的右边部分加上“表现理论”④,也就构成了作曲家在桌前创作的思维进行式。至于“表现理论”,它是贯穿在作曲家思考的全过程中的。
  对比两等式可知,笔者所推出的作曲家的自身唤起理论和书中对于听众唤起理论的介绍的不同之处在于,作曲家C是主动用自身记忆中的映像I’和情感E来唤起将要流露出的音乐形式的映像I(实质就是映像的唤起,更贴近于苏珊·朗格的理念),而在《音乐的意义与表现》中只在说明听众L的情感E是被非自身记忆的外界音乐形式E唤起。笔者认为,唤起理论不只是书中单方面的介绍,这四个字用在艺术领域很有价值,除了在听众和作曲家两这身上运用,它还应该在更多的方面被发掘。⑤
  三、“唤起理论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实例分析
  《一枝花》是任同样在1959年春天依据山东地方戏,以及其他民间音调编写而成的唢呐独奏曲。作者感慨于自己在解放后从一名民间艺人转变成专门从事音乐工作劳动者的心理路程,感受到党对他的培养。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编写了这首曲子。乐曲的构思突出了生活在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巨大差别,歌颂了伟大的党。
  乐曲共三段,分别为散板、中板和快板。开始的散板采用的是山东梆子中的“哭腔”音调,旋律起伏较大,情感如泣如诉,让听众有一种凄凉悲壮、痛断肝肠的感觉。第二段为叙述性的中板,旋律较为缓慢、凄婉,就像是在跟人们倾诉作者过去流离失所、四处奔走的生活窘境。第三段则是由慢起而渐快,逐步转入一个热情、激动的快板。节奏明朗、气氛热烈,同前面的凄凉音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整个曲子推向高潮,抒发了解放后民间艺人无比愉快的心情。
上一篇:八度的演奏
下一篇:表现主义音乐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 音乐推荐

更多
“唤起理论”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音乐:“唤起理论”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文章链接:/lunwen/yinle/4577.html

| 论文创作推荐资讯

更多 毕业论文推荐资讯